209. 王孙,将士与农户(1 / 2)

 热门推荐:

“几位先生不能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这不行。

我们穿的,吃的,用的,都是百姓从土里给大家刨出来的东西吧。这耕耘是个大学问。

大家只读书不思考,那就是成了死读书啊,大明需要活水,几位先生都能明白吧。先生不懂的,尽管过来请教本宫就是,本宫比几位先生懂得多了那么一点点。”

这话听起来怎么这么欠揍呢。几位翰林学士想了想。

旁边的道衍笑道:“耕作之事,确实如太孙所说,是大事。做了学问却不食五谷,岂不是饿死。”

“……………”刘三吾等人发誓,他们再也不跟太孙辩论这些耕作之事。

太孙强太孙能说,太孙有理。

他们算是服了,原本是来教太孙做事的,却反而太孙教他们耕作。

周乾也是见好就收,见自己把几位大学士成功带偏,便摇了摇头:“本宫今后要学皇爷爷一样耕作,需要学的也很多。会把几位先生说的话融入到耕作与改革中去,领悟圣贤书的道理。

咱们穿的一身衣服,哪怕是袍子上的一根丝线,一顿饭,就把普通百姓一年的收获给用没了,我们今后都要节俭一些。袍破了补一补,洗干净,咱们还能穿。”

周乾扯了了扯自己梨花白,云纹的便服道:“这件衣服,本宫就要把它穿到破,为大家作表率。”

“这……”刘三吾哭笑不得。

几个翰林学士老脸有些抽搐。

刘三吾问道:“殿下,目前应天府这些大棚若是不够的话,臣可以把家中的那些地拿出来做大棚,为黑麦,玉米这些做无偿用地。

对了,黑麦,玉米苗,还有春夏秋冬可以种的豆子,稻子,殿下如何培育幼苗,我们想随您观看一番。”几位先生提出来。

周乾摇摇头,感慨着,他这一次不是为了辩论,乱说。

而是真心实意说道:“几位先生都不要急,玉米,黑麦这些东西都已经开始种植。

先在几亩地里试试,等到明年第一次收割后,农官会将亩产准确的记录出来,而后便是由户部和农学院去好好的安排,像去年那些高产稻种一样发给大明南直隶百姓。

黑麦,小麦这些,当然是送到北方去了。现在几位先生,你们需要做的事情,便是先来耕地,好好体验下,而不是用嘴巴。”

谁用嘴巴说了,这不是跟着一起来干事了吗。

…………………………

听到皇太孙给大家说的话,在场的众人不由有些热意,太孙真是将陛下的爱民和太子的仁义,结合到了一起。

种地,百姓吃饱饭,这都是关乎到大明国运的真切事情,他们没有人用三寸不烂之舌去反驳。

周乾说着说着,心里竟然真是这么想的。

民以食为天,国以农为本,这些可不是简单的一句话,而是每年都要面对的大问题。

其实这几天和翰林院的先生一起相处,确实都让对方的印象有了改观。

太孙是个有抱负的,没有抱负,没有毅力的人,是不会来干农活的。

纵观历朝历代的王朝末年,都是暴政加上天灾,百姓饥荒。如果让他们今后吃饱肚子。

周乾相信,没有人再会去干这些造反的事情。

“臣想请教太孙,这可以储存下来躲过天灾的黑麦,玉米由何而来。”刘三吾开口问道。

大家看到是刘学士说话,也都没有反驳,他们等待太孙的回答。

过来辅导皇太孙的人里面,只有刘三吾说话,太孙会给他几分面子,他也敢去直接询问。

之前这刘三吾可是帮着举荐太孙的人啊,说起来,是陛下太子看重的。

“这黑麦和玉米两种东西,是太孙慧眼独具,才为大家选的,要不是他认识,本王怕是已经当废物给丢了。”朱权抢着说道。

郊外大棚夏季被朱橚扩充许多,已经全部种上粮种,许多粮种没有后世饱满,花功夫养才是。

为了使大明百姓长治久安,周乾两去年蓝玉他们修的大渠,组织百姓引小渠,估计各地无地的流民从事滩涂荒地开垦。

当周乾穿着便衣站在田垄时,朱允熥扛着锄头带新军将士开垦,一起刨地松土。

“都好好的干,干完了趁着今天,天气炎热,都去江边洗一洗,咱们别忘了衣冠整齐,讲卫生之事,头发都好好的用木簪子插好,有个新军样子。”

“听太孙的!”众将士齐声喊。

有板结的荒地,周乾打算试着种一种黑麦,土块需要人打碎,要不然种子不容易出来。

那些农学社农户的孩童,拿着筐子将野草疙瘩,石头捡出来,用木棍抬着往路边倒。

田地有石头,对种子不利。朱允熞牢牢的记住自己大哥的话,有条理的指挥着。

不远处的田垄支着几口大锅,女子家政商会的妇人,在田头劈柴煮着大锅饭给干活的百姓将士用。

徐妙锦安排好她们,便去做其他的事。

周乾过来时,几个妇人尊敬羡慕的道:“民妇见过太孙殿下。”

“嗯。”周乾点了点头,坐在旁边的椅子上,郑和立刻去帮他擦靴子的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