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章 香江电影黄金年代(1 / 2)

 山鸡哥的片酬只有100万港币。不提古仔和四大天王这种有票房号召力的明星,山鸡哥的片酬比新生代的谢廷峰和阿祖还低。

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山鸡哥抗票房的能力不行,《古惑仔》系列里他演得不错,但不是一番。以他为主角跟风《古惑仔》的电影票房也不甚理想。《鹿鼎记》里山鸡哥虽然是绝对主角,但他的喜剧电影票房一样不好。

另一个原因也很直接,香江电影走下坡路之后,香江的有识之士都往大陆跑,但山鸡哥还一直在拍香江电影。直到2008年才和范兵兵合作了《精舞门》,然后扑了,所以山鸡哥片酬低也很正常。

提起《古惑仔》就不得不提香江电影黄金年代,我们总说香江电影黄金年代,但到底哪个年代才算是真正的黄金年代呢?

《古惑仔之人在江湖》上映的时候是1996年,这是《古惑仔》系列的第一部,但其实这时已经是香江电影黄金年代的末期了。

不可避免的,香江电影也受到过新浪潮的影响。1979年开始,许安华、徐可、严号这些新锐导演,拍出了《疯劫》、《蝶变》、《茄喱啡》这些叫好但不叫座的电影。

虽然这些电影在票房上没有什么耀眼的成绩,但却给其他电影公司带来了打破邵氏和嘉禾垄断的新思路。没错,在这个年代,香江电影市场基本上是邵氏和嘉禾双雄争霸的局面。

两家公司的经营理念完全不同,邵氏是传统豪门,对成本的控制非常严格,同时也带有豪门的傲慢。而嘉禾是新兴的挑战者,邹文怀更在意导演和演员的感受,也更愿意花钱。

1971年的时候,在美国混得不如意的布鲁斯李回到香江,本来他的首选是邵氏。可面对布鲁斯发钱寒》、《卖身契》连续4年,年年票房冠军,把邵氏压得喘不过气来。

一直到了1979年,大哥成才凭借一部《笑拳怪招》夺得当年的票房冠军。可也就是在这一年,大哥成也加入了嘉禾。从此之后一发而不可收拾,《师弟出马》、《杀手壕》、《龙少爷》、《a计划》、《快餐车》……部部经典,票房也都不错。

虽然嘉禾有大哥成和许氏兄弟两大王牌,可要说真正开启香江黄金年代的电影应该还是1982年新艺城的《最佳拍档》。

不是因为《最佳拍档》以近1000万港币的优势力压大哥成的《龙少爷》,而是因为1982年香江本土电影票房占比60,第一次超过了“西片”。也是从这一年开始,香江电影开始了十多年的黄金年代。

19年偷国和湾湾市场解禁,一大票湾湾商人挥舞着支票冲进香江电影市场,和现在的煤老板何其相似。

也就是从这时开始,一个星期拍一部电影,一位演员同时拍四五部戏变成了常态。更有甚者拿着一个明星的短片和剧本大纲就能卖出版权,这就是所谓的卖片花。

到后来已经发展到连短片都没有了,很多人拿着明星的合同就去卖版权了。

一件事发展到这种程度肯定是要走下坡路的,1993年《侏罗纪公园》在香江大卖,狂收6200万港币票房,比第二名周星星的《唐伯虎点秋香》高出2200多万。

好莱坞来了。

就是这6200万票房一直压了香江电影10多年,2001年的《少林足球》差了100多万,2004年的《功夫》差了60多万。更不用提1997年亿的《泰坦尼克号》和去年亿的《阿凡达》了。

也是在1993年,湾湾片商开始受不了香江电影人的敷衍和欺骗,开始联合抵制香江电影,并逐步减少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