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章诸事未定(2 / 2)

仙道之帝 SSD 0 字 2022-03-26

又是经过一番警告与敲打之后,见到连尚书令于善,也老实下来。

李宁便对着山海关的文官武官们,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依吾的看法,欲要平息内乱必须先扩兵,从周围几个省份征兵,征二十万青壮年进入军中,将山海关中的士兵们,扩张到三十万之众。”

“要扩军,首先要要有军饷和粮草,首先要向陛下请旨,将山海关内外几个省的税收,不必进入国库,直接交给山海关,作为军饷。”

“其次,国库内部还有最后一份余粮,正好可以作为扩军之用。”

“外患既平,内乱必定,须以雷霆手段,最快速度,解决掉已成燎原之势的叛乱。”

尚书令于善和淮阳候关翔两人,及其他文官武官们,听完李宁的办法之后,顿时就是面色一变。

李宁提出的这项决定,看似能以最快的手段,将叛乱解决掉。

但是实际上,如果真的按照这个方法来执行的话,就必然是要引起朝野哗然,百官争议,就连皇帝都会极为的不满。

不仅如此,更加可怕的是二十万的壮年男子,被抽掉之后,附近几个省的耕田农时,想都不要肯定会被耽误,届时一定会民怨四起。

不仅是要得罪上面的多方势力,在下方的百姓之中也不会得到好名声,即使是暂时解决了眼前困境,事后也很容易担责任、背黑锅。

这中间,究竟有多么严重,会引发怎样的后果,明眼人皆是看的明白!

到了最后,一旦是出了问题,做这件事情的人,也就要跟着倒霉!

宰相李宁快要死了,自然不怕这一点,可是他们还年轻啊,日后的路还长着呢。

所以,听到了李宁的话后,首当其冲的尚书令于善和淮阳候关翔两人

(本章未完,请翻页)

却是压力山大,汗如雨下。

一旦是按照这个方法办下去,是有极大的可能性,在最短时间内,解决掉各地的叛乱。

毕竟拳头最大,利刃又架在脖子上,谁人不怕呀!

然而,一旦这么办了,就意味着同时得罪大汉帝国的官员、勋贵、以及皇室,附近几个省的百姓,事后还有很大的可能性,会成为替罪羔羊。

到时候别说是什么小心思了,说不定就连自己身家性命,也是难保,要是皇帝下狠心,诛九族,也不是没有可能。

然而面对步步紧逼的李宁,淮阳候关翔突然眼睛一亮,转头看向了一直十分低调的尚书令于善。

淮阳候关翔乃是正三品的将军,尚书令于善则是正二品的文官,虽然说在山海关之中,淮阳候关翔的势力和影响力更强,平日里也不大把尚书令于善看在眼里。

但是尚书令于善明面上的身份,终究是在洪正朔之上。

所以,接下来淮阳候关翔就想要让尚书令于善,出面扛锅。

然而,尚书令于善又岂是善茬子。

此时,尚书令于善看见淮阳候关翔脸上的表情之后,也顿时就猜到了淮阳候关翔的如意算盘。

他自然是敬谢不会。

不等淮阳候关翔说话,尚书令于善就已是抢先开口堵住了他的嘴。

尚书令于善和淮阳候关翔两人,皆是清楚,大汉帝国确实已经进入了末期。

想要治重病,必须要用猛药。

当整个朝堂之上,皆是束手无策的时候,既然李宁拿出了明确的方法,朝廷到了最后十有八九,还是会按照李宁的这一套方法来办。

然而,李宁的这些提议,固然是可以解决各地的叛乱,但是出面负责的人,却必然是吃力不讨好,结局极其悲惨的下场。

就如同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一般。

宰相李宁以他的身份和地位,任谁也不敢轻视他的话,所以尚书令于善和淮阳候关翔,就把主意打到了对方身上,想让对方出面负责这件事。

两人皆是精明聪智,能言善辩之人,皆是拿出了一大堆的理由,让对方承担责任,背黑锅,却是谁也说服不了谁,就这样扯皮了起来。

就这样,尚书令于善和淮阳候关翔两人,足足争辩了一个时辰的时间之后,却依然是没有任何结果。

但是主位上的李宁,见到这一幕之后,幽幽一叹,面对这种情况,他早就心中有所预料。

他也知道这件事情,肯定所有人都不愿意去干,做了这么多年的官,谁他妈的是傻子啊……

所以他早就准备了另外一套方案。

这一套比上一套的方案相比,对于解决叛乱而言,自然是要慢上一些的,但是风险却没有那么大。

有时候政治便是如此。

最好的方案,往往因为各种原因不能执行,能执行下去的方案,往往都是各方势力,都能接受的。

(新人更新中,求收藏,求推荐票,求转发,多绐点,谢谢朋友们,你们的支持,是我的动力!)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