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卷终(下)(2 / 2)

母仪天下 卑微盛世 0 字 2021-11-20

童贯心里却想,最开始能是这样的局面就算是不错了,如果不是蔡攸做了那么多的铺垫,现在根本就不可能是这种温和的劝诫,还不知道有多少人会指着皇帝骂昏君呢!</p>

“圣上先消消气儿,那些朝臣虽然古板,也是为了圣上着想的。事发突然,他们一时不能接受,等他们过两天想明白了,也就不会强烈的反对了。”</p>

“朕可不指望他们能自己想明白,传蔡攸进宫。”</p>

赵佶这回也不找蔡京了,知道他未必能有像样的主意,而眼下这个局面,也算是蔡攸意料之中的。</p>

“请圣上稍安勿躁,微臣认为,这样的胶着的情况还有持续一段时间,非如此不能显示出他们忠君爱国。而微臣以为他们要说什么就由他们说去,圣上不去理会也就是了,只等关键的时机一到,就可以水到渠成了。”</p>

赵佶也算是聪明人了,无中生有的事情也不是没做过,可是,蔡攸这盘棋下的太大了,就连他都有些跟不上思路。</p>

“什么时机?”</p>

“圣上准备迎孟娘子回宫消息,微臣明日就把它散出去。京中的酒肆茶楼,微臣都已经安排好了人手,三人成虎,用不了几日,京中百姓就会觉得圣上就应该册立孟娘子为皇后的,到那个时候,朝臣们也就不敢说什么了。”</p>

久居上位的人,怎么可能看到小民百姓的力量,赵佶实在是不能理解蔡攸的想法,“那些所谓的忠臣义士有多固执,你难道还不知道?”</p>

“他们固执,是因为他们觉得自己做的事情是对君上有利的,可是,如果他们的固执是陷君于不义的话,他们也就不敢坚持了。”</p>

赵佶渐渐明白了,蔡攸是在赌朝臣们有多在意明君圣主这四个字。一旦他想要娶孟氏的消息传了出去,大臣们就再也不敢提起之前的那些传闻究竟有多少漏洞,因为他们一旦这样做了,皇帝就会尽失民心,这样的后果,他们无法承担,所以,他们最后能做的,也只有被皇帝牵着鼻子走。</p>

赵佶心里高兴,他却没有意识到,作为一个皇帝,如此露骨的玩弄权术,他的身边剩下的就只能是奸狡小人!</p>

“很好,你就去这么办。”</p>

“是!”</p>

蔡攸知道皇帝一定会准许的,但是他却担心另外一个人,孟世瑶是眼里不容沙子的人,他锋芒太露,只怕会引起她的反感。前车之鉴也不是没有,那个叫袁洪的道士,就不是莫名的得罪了孟氏,在风头最胜的时候被赶出来朝廷,最后,不明不白的死在了道观里。</p>

然而,蔡攸是个绝顶聪明的人,他知道现在什么都不能说,皇帝正在兴头上,说了也只能适得其反,他还可以慢慢找机会,毕竟,立下这样的大功,皇帝也不会轻易地放弃他!</p>

事情的发展果然如同蔡攸的预料一般,朝臣们都知道是他们被皇帝算计了,可是,他们却什么都不能说,因为这个是已经不能算君王的过失了,根本就是皇帝的阴谋,拆穿了,对谁都没有好处。</p>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人都是这明智,还真有那想不明白的非要争出个所以然来,结果,自然是被皇帝赶出了京城。</p>

至于吕大防、苏轼这些旧党,非常一致的保持了一种旁观的态度。毕竟,他们都曾经受过孟氏的好处,绍圣年间的诸多事端,如果不是孟氏周全,他们这些旧党就只有同往岭南这一条路而已。</p>

而且,他们对孟氏的处境也都有些同情,毕竟是宣仁皇后钦定的人选。然而,最重要的是,他们都认为孟氏可以做一个合格的皇后。</p>

哲宗时期的乱象,都是孟氏出宫以后才发生的,而孟氏还在宫里的时候,相对还算是平静。</p>

他们都可以接受章献皇后,接受一个孟世瑶,其实,也没那么困难。</p>

但是,他们对皇帝所采用的手段,产生了某种隐忧。</p>

君子之风,是这个时代文人的共同信念,可是皇帝的做法,却是十足的小人行径,他们一时无法面对这样的皇帝,所以,把罪过都记载了蔡京父子的身上。</p>

三个月后,圣旨到了孟府,正式册立孟氏为皇后,随后开始行问名之礼。</p>

孟元已经心里头百感交集的,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这个孙女,竟然又成了皇后。不过,于老夫人倒是很高兴,她看得出来皇帝是真心的,虽然谁也不敢保证这种真心能维持多久,但是,他们是一起患过难的情义,总能保着世瑶这一生的平安富贵。</p>

有人高兴,就有人愁,而贵妃刘氏就不仅仅是愁了,她简直是恨,她以为生了皇长子、皇长女,这个皇后的位置是稳稳当当的了,可是却没想到,前朝为了孟氏争得不可开交时,竟然没有人提起她。</p>

“娘娘别生气了,孟氏能出宫一次,就能再让她出去一次。”</p>

“哪儿有那么容易!你不知道吗,大婚都改在延福宫了,以后皇帝、皇后都不会再住在大内了。”说着说着,刘氏的眼泪落了下来。(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