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新朝(上)(1 / 2)

母仪天下 卑微盛世 0 字 2021-11-20

 皇帝驾崩了,却停在寝殿中孤零零无人问津,这大概是赵煦做梦都想不到的情况。</p>

然而,事实就是这样,比起这位无子早逝的皇帝,人们显然更关心谁将是这大宋王朝的新主人。</p>

向太后端坐在崇政殿上,气氛凝重而压抑,众大臣请安之后,肃然而立,虽不发一言,却各有心思。</p>

向氏轻轻地拭去了泪水,沉痛言道,“皇帝突然驾崩,实乃国家之大不幸。皇帝并无后嗣,亦没有留下半句遗言,而国不可一日无君,不知众卿有何看法?”</p>

众大臣面面相觑,此时若是太妃坐在那里,答案自然是毋庸置疑,可是,太后的心意,却没有人知道,自然,也没有人敢随意讲话。</p>

崇政殿上,空气似乎都有些凝滞,向太后有意无意的总想要回头,不过,最终还是忍了下来。向氏其实十分坐不惯这个位置,可是为了大宋朝的将来,她也只能把所有的不安和忐忑都压在心里,不断的回想着宣仁皇后坐在这里时的样子,然而,她终究不是宣仁皇后,只想赶紧离开。</p>

“神宗皇帝诸子之中,申王居长。”</p>

向太后沉吟道,可是,还没等她说完,就有人跳了起来,“太后,申王虽然居长,但是素有眼疾,虽然前日风闻有道士治好了申王,但是实际的情形如何,却没有人知道,以申王为帝,还需要让众臣心服。”</p>

向氏回宫之后,也见过申王两次,知道他现在能看到一些东西,但是终究跟正常人有些差距,“申王眼疾哀家自然知道,完全治愈还需要些时日。”</p>

国不可一日无君,当然不可能等着申王的眼睛慢慢治好,而太妃毕竟还有几个心腹在朝,此时也不得不仗着胆子说道,“简王乃是先帝嫡亲,据礼应立简王。”</p>

向氏虽然素来和善,然此刻眼风扫过,也是冷飕飕的,她淡淡的说道,“都是哀家的儿子,何来嫡庶。”</p>

说话那人脖子一缩,便退了回去,他自知自己是触到了太后的痛处,哪里还敢稍作强辩。而朝中向来不乏那耳聪目明之辈,明白向太后既然能够回到京城,并且坐在了崇政殿上,那么,她就绝对不会再让朱太妃赶出去,此刻再提简王,无异于自取其辱。</p>

“太后所言甚是,太后娘娘垂爱天下,先帝诸子皆同己出,由何人继承大统,还请太后决断!”说话的人乃是大行皇帝甚为重视的御史来之邵,而来之邵也受了太妃许多的好处,亦得了她重重的承诺,可是,审时度势,他还是要服从太后的决定。</p>

其实,来之邵已经隐隐猜到了皇太后的心意,他曾经也想归附于那人,可惜的是,他百般努力却一直都没有找到机会,不过不管怎样,他都还有一个女儿在那人的府上,虽然现在还没个名分,一旦称帝,必然是后宫新贵,唾手可得的权势地位,总要强过太妃娘娘所描绘海市蜃楼。</p>

而能猜到太后心意的又何止是来之邵一人,此时,他们可是真着急,但是不管怎样,在太后面前,谁也不敢说请太妃出来,甚至连提都不敢提,几个人互相看了又看,都没有说话。</p>

“申王之下,就该是端王,端王人品贵重……”</p>

“太后,万万不可,端王轻佻,不可以君天下!”</p>

周秩是真急了,一旦此事议定,那简王可是一点机会都没有了,而他此语一出,整个大殿上的人都惊呆了。</p>

世瑶跟赵佶在御座屏风后互相对视了一眼,赵佶微微有些紧张,世瑶却对他摇了摇头,赵佶随即了然,回以淡淡一笑。</p>

“放肆,端王乃是先帝幼子,自幼由宣仁皇后亲自教导,勤书画,通经史,谦和仁善,你不过区区御史,竟敢对皇子肆意诋毁,哀家却想知道知道,你这是仗了谁的势!”</p>

“太后,臣不过是据实回奏,端王名声,京中妇孺皆知。”</p>

周秩话已出口,便没有退路了,此刻也只能梗着脖子,硬撑到底。更何况,他为的也不是太妃一人,实在是新党新政。端王速来与旧党有些交情,即位之后必将铲除异己,元佑年间的故事,只怕又要重演。而他却没有注意,将宣仁皇后一言一行奉为神旨的向太后既然已经回来了,那么,许多事情就再也无法避免。</p>

“你说的妇孺皆知,指的是什么?”向太后冷冷的问道。</p>

“这……”端王虽然轻浮,却也没做过什么特别出格的事情,太后这样咄咄相逼,周秩也不敢信口开河。</p>

“周御史还需慎言,此事应当悉听太后娘娘决断。”</p>

来之邵这一开口,却有不少人复议,端王轻佻不假,可是简王也好不到哪儿去,更何况,简王自两月前进了宫,几乎就在人前消失了,反而是端王成日在福宁宫忙碌,大行皇帝的诸多事宜,也是端王在殷勤打点,而太妃迟迟不出现,显然是大势已去,太后的目的明确。他们又何必找那些个不痛快。</p>

向太后这才松了口气,“来人哪,传哀家懿旨,命端王赵佶于大行皇帝灵前继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