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战事(下)(1 / 2)

母仪天下 卑微盛世 0 字 2021-11-20

 兵者,不详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p>

世瑶曾经傻傻的认为,战争并不是国家的幸事,那时候的她还不知道,幸与不幸的本身,不过是从哪个角度来看罢了。如今,赵煦居然主动问到她的头上,她可不是要字斟句酌!</p>

“臣妾一介妇人,哪儿敢议论兵家之事,只不过臣妾心中有些许浅见,皇上听了若是觉得不妥,还请一笑置之。”</p>

世瑶低头浅笑着,并不像他想象中那般义正言辞的来劝谏,这让赵煦有些期待,不知她会说出什么样的话来,“皇后但说无妨。”</p>

“昔年西夏梁太后监国,废汉制而兴蕃仪,扰乱边河,先帝顾惜国家百姓万般容忍,实在无可忍耐,才兵发西夏,奈何众将分歧,最终失败,以致六十万将士民夫死于战事。先帝涕泣悲愤,为之不食,惊痛忧愤,三年而终。现今小梁太后执政,破有其姑母遗风,屡次以战事胁迫,圣上若不加遏制,毕定要成为心腹之患。圣上为先帝之子,自当秉承先帝遗志,重开边事,以保边河。既能雪先帝遗恨,亦可立不世之功,臣妾身为皇后,绝不敢阻陛下千秋大业。”</p>

世瑶只能低着头,她这话说得实在是亏心,西夏自李元昊称帝,那就是自主的国家,人家家里头到底是用汉仪还是蕃仪,跟你宋朝都没关系。梁氏搅扰边境的确不假,那也是神宗第一次西征的借口,第二次五路伐夏,分明就是没事儿找事儿,自取其辱!至于现在那位梁氏,简直就朱太妃第二,太皇太后从来都没把她放在眼里,世瑶也料定她成不了气候。然而,她知道,有些话,是赵煦迫切想听的。</p>

赵煦听了果然激动万分,他走下御座握着世瑶的手,感慨说道,“知我者,皇后也。”</p>

能被皇帝引为知己,对世瑶来说算是个意外的惊喜,她缓缓抬起头,眼中都是喜悦的神采,“圣上谬赞了。”</p>

“朕幼年存此志向,奈何太皇太后一意求和,朝堂上也是耽于逸乐,令朕有志难舒!今日有皇后这般话,实在是令朕欣慰。”</p>

赵煦的确从小就有大志,这跟他的父亲很像,不过,有大志的人,却未必一定会拥有与之对应的大才,在这一点上,他们父子俩同样很像。然而,他们的对手不一样了。如今的西夏,已经是日薄西山,小梁太后的政治手段跟她的姑母和父亲根本就无法相较。而太皇太后休养生息这么多年,可谓是养精蓄锐,只要不再出现沈括、种谔之流,赵煦想败都有很大的困难!</p>

世瑶低声道,“昔年兵败,先帝失去的是六十万军庶,和数以亿万的银钱,可是,太皇太后失去的,却是自己的儿子。陛下以慈母之心对待万民,自然是不肯再轻言战事,而圣上却与太皇太后不同,圣天子自当有所决断。”</p>

听皇后这样说来,赵煦原本就有些蠢蠢欲动的心,一时之间澎湃起来,他恨不得立时召集群臣,点兵西征,然而,还没等他清醒过来,就听彭晋元上来禀报,说是林贵妃求见。</p>

赵煦正在兴头上,却突然被人打断,他这脸上自然就不会好看,更何况还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p>

“陛下,是跟太妃有关的事情,所以贵妃才会急忙赶来。”</p>

彭晋元小心的禀告着,并且,下意识的看了一眼皇后,世瑶自然明白,坤宁殿又出事了。</p>

</p>

“快请贵妃进来吧,说不定是有急事。”</p>

跟太妃有关的事情,赵煦不可能往后放,就算是天塌下来,他也会先管太妃的。</p>

林氏上殿时,见到世瑶有些意外,而面对她担心的眼神,世瑶也只能微微点头。</p>

“太妃怎么了,你倒是快说啊!”赵煦见林氏支支吾吾的,还以为出了大事,他急忙的催促着,脸上的神情极为不耐。</p>

“太妃在坤宁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