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卷烟厂(1 / 2)

 过了年的四,五月份,许多工厂又沿用去年秋天招工考试的成绩再次招工,我才有幸被招进了青州卷烟厂。

卷烟厂很大,是青州当时最大的国营企业之一,有两大生产厂区,分别位于云门山路南端的东西两侧,还有南货场以及庞大的管理部门,仅生产车间就有七个,还有许多的配套车间,食堂,医院,托儿所以及星罗棋布的家属院散布在厂区周围,因而给人的感觉特别博大,甚至是壮观。青州卷烟厂生产的品牌,品种很多,像勤俭,鹦鹉,健美,金叶,佳丽,金鱼,宝葫芦,清明,青州,贵宾,跟,丰收,大槐树,友好,三八,云门,鸢飞,金杯,白杜鹃,冬梅,风筝,城乡,跃进桥,雄狮,宏伟,益都,长胜,八喜等等。其中的八喜烟清新醇和,纯正舒适,风格独特,曾经荣获过全国名优卷烟“一等品”的殊荣,还被评为山东八大名牌之一,因而有南有云南“红塔山”,北有青州“八喜烟”的说法。卷烟厂的产值很高,效益也很好,因而在厂里就驻扎着一个国税分局,听说到了年底市里完不成任务,只要让卷烟厂加几个班就可以了。因为生产车间实行的工作时间是白班,头半夜和下半夜三班倒,所以烟厂的职工很多,据说当时就有1700多人,仅自行车棚就有七八个篮球场那么大,都划分着各个车间的区域,每当交接班时便会你来我往的人潮涌动,川流不息,经常会有人因为找不到自己的自行车放到那个区域了而急的打跳跳。

我就是在交接班的人流中见到了华子姐,华子姐是我们家属院的子弟,也是建大哥的姐姐,人长得漂亮,个子高挑,性格又泼辣,因而人缘很好,总是会有人跟在身边与她说话。华子姐穿着当时最流行的黄军裤,高跟皮鞋,白衬衣,与几个姊妹们一边走路,一边兴高采烈的在交谈,所以显得很是扎眼。后来,华子姐嫁到潍坊去了,听说是跟了一个年轻干部,生活的很是幸福。

报到的当天,大家伙便跟着培训科的老师们来到办公楼的大礼堂内进行起了烟草专业技能培训,期限为半年。这时,我才发觉这次招收的新员工有100人,50名男的,50名女的,大多数是高中毕业生,还有一些在社会上闲置了好几年的待业青年,像我们这些初中毕业生占极少数。所以既有莽里莽撞的毛头小伙,也有老成持重的大哥大姐,还有能说会道的社会油子,更有留着披肩长发的新潮青年以及美丽风骚的青春靓姐。不仅年龄上参差不全,而且状态也多种多样。

那时候年龄小,一切都在模仿着成长,既模仿身边的大哥哥们,又模仿电影里的李小龙,阿兰德龙,周润发等著名影星,既模仿他们的言行,举止和穿着,又模仿他们的个性和冲动,既不管是对还是错,是好还是坏,还是生活是演戏,只要自己喜欢就去模仿。有一段时间,许多人都在模仿当时台湾歌星齐秦的长头发,我也不例外,并且还烫了卷,再戴上黑色墨镜,穿上花格衬衫,目的就是为了让自己的形象更成熟,更能震慑小青皮,小混混们的挑衅,那时候很流行的,许多社会青年都打扮成这般模样。结果却被父亲单位里的刘书记讥笑为颓废青年,像个小流氓,甚至有个同学的母亲见到后干脆叮嘱儿子不要再和我来往,更不要带到家里来,确实以后我们再也没有来往过,不过这个孩子是个小官二代,一直依靠家世在生存,从来没有活出过“自我”来,想想也怪可怜的。

年龄大了的人就是占优势,不仅懂事和成熟,而且还知道去学习,讨好老师,更知道去谈情说爱,追求意中人,甚至就连老师们用水桶抬来的冰糕都会被他们洗劫一空,然后再拿着去送给自己的意中人。而我们这些毛头小伙子就知道疯玩,跟着瞎起哄,结果培训期满后,考试成绩好的都去了五,六高档烟车间,成绩不好的再加上没有走关系的则去了一,二车间,像我这样既没考出好成绩,父亲又不肯找关系走后门(因为是老革命,一是怕丢人,二是想锻炼锻炼我)的就只能任其发配了。一车间是低档烟的制丝车间,烟叶脏,气味大,设备落后,许多工序都要依靠人工来完成,是所有烟厂职工都不愿意来的地方,因而就我们十个新员工被分配到了这里,就是这个地方我也没有去走关系,所以被安排去了蒸烟叶小组,任务是推烟包。这是个纯体力活,所用的工具就是一把铁钩子,外加一辆小推车,开蒸以前把生烟包推进炉内,蒸熟后推出来,再推到人工分拣烟叶的流水线上。一炉要推六包烟叶,一包150斤左右,蒸熟后能达到170斤左右,一个工作日要蒸20多炉,自己每天累计就要推十几吨的烟包才能完成一天的工作,因而,时间不长我就变得强壮了许多。

第一个月下来发了48块钱的基本工资,外加奖金15块钱,一共63块钱,这是我交到母亲手里的第一笔工资,母亲没要,说是让我去买一样喜欢的东西来奖励奖励自己。我很惊喜便径直来到鲁青商场买了一双当时最流行的平跟老板鞋,换下了哥哥那双穿罢了的高跟皮鞋。(那些年的男士们也曾经流行过一阵子高跟鞋,有皮的,也有布的,最高的跟能高达六分,穿上后确实能高大不少,再配上喇叭裤就显得更加神气了。)工作繁重,我却没感觉到有多累,只是觉得单调,枯燥和乏味了些,于是便练起了霹雳舞。那时候青州的年轻人都练这个,因为上演过一部美国电影《霹雳舞》让人大开眼界,后来中国的舞王陶金也拍摄了一部电影叫《霹雳舞青年》更是大受追捧,再加上当时经常有外地歌舞团来青州走穴演出,霹雳舞则是最受欢迎的节目之一,而为了丰富人民群众的业余生活内容,青州市的有关文化部门也开始举办起了“十大舞星”和“十大歌星”比赛,因而那时的年轻人都会几手霹雳舞动作。上白班的时候我们就晚上练,约上同家属院的铁哥们一块练,路灯底下,篮球场边都是我们经常去的地方,上夜班的时候就抽空练。终于在厂里举办的五四青年节晚会上,我的霹雳舞表演成为了我们一车间选送的项目之一,并且大受欢迎,特别是最后的几个前空翻更是把晚会推向了高潮,同时也引起了一个前来观看晚会女孩的注意,走下舞台打招呼时才认出是初中同学,还是前后桌,彼此都很熟悉,不过后来她转学了,就再也没有见到过,这次能重逢都很开心。因而时间不长,我们就恋爱了,这也是我的初恋。然而时间不长,又懵懵懂懂,傻傻呼呼的分手了。因为那时候都很年轻,根本就不是谈恋爱的年龄,既做不到相互的关心和疼爱,也做不到适度的包容和忍让,就是发生了矛盾,也不知道怎样去调节,都青涩的像个青苹果,只知道傻乎乎的大吵大嚷,根本不会去退步和妥协,更谈不上耐心的去和睦相处,因而“初恋时我们不懂爱情”,所以注定是要分手。

况且女孩去了某个宾馆工作后接触到了许多的达官贵人,企业精英或是社会三教九流,耳濡目染了许多西装革履,出入轿车,一掷千金的景象,思想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实现在回想起来也完全可以理解,因为在当时正是西方物质思想滚滚而来,风靡全国的时候,那么小的年龄又怎能抵挡得了这么多的扑朔迷离呢?再加上长期工作在一个眼花缭乱的环境里,所以这段感情就像王杰在歌曲《一场游戏一场梦》中唱的那样:不要谈什么分离,我不会因为这样而哭泣,那只是昨夜的一场梦而已,

不要说愿不愿意,我不会因为这样而在意,那只是昨夜的一场游戏,

那只是一场游戏一场梦,虽然你影子还出现我眼里,

在我的歌声中早已没有你,那只是一场游戏一场梦,

不要把残缺的爱留在这里,在两个人的世界里,不该有你……

十几年后,女孩去店里给她的父母购买空调,我才得知她已经离婚并且又结了婚,却一直也没有生育小孩,并且还自由,任性,顽皮的像个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