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七章 礼述(下)(1 / 2)

圣仙王途 神降之年 0 字 2021-11-17

 “道之以告德,齐之以礼……”</p>

“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p>

“礼,天之经也,民之行也……”</p>

“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p>

儒生们开始作述,无数天地灵文飞起,一一悬于横梁之下,寿阳公主和十三大书院的院主抬头即见。</p>

“呵呵,还不错,虽然常谈无高下,关键是看述论之展开有无立意!”曹道元微笑着,其他院主点点头,均赞同此理。诸位书院的院主都是博学的儒师,道业都在宗师之列,眼光自然非同一般,胸怀更是寻常儒师无法比拟。</p>

白龙潭书院院比的时候,评判的儒师多用新意做标准,因为历次关于礼的论述,多为老生常谈,所以新意至关重要。</p>

但是在宗师们的眼里,新意固然重要,但是一些恒久的道理绝没有所谓的新旧之分,而只有高下之别,这就是所谓的立意高低,一篇述论,宗师一眼之下,高下便可立判。这也体现了宗师和非宗师不同的眼光和气度。</p>

明礼堂院落之内,儒师们抬眼从打开的窗户中外书堂内望去,一眼便可见全部,一切述论均一览无余。</p>

如此,有的儒师已经齐齐私语起来,有的儒师点点头,有的则摇头,有的面露笑意,有的皱眉不言。显然有些儒生的述论让人满意,有的则达不到预期,让人失望。</p>

吕杨也不着急,看了一会,感觉所有儒生新意和立意都不太高,不禁心下一松,这才大大方方提笔,开始书写,这落笔就是气度不凡,文意飞扬大气:</p>

“礼者,人道之极也。上古先时,群生愚昧,乃如禽兽,是为蛮荒,而后诸礼自而渐生,秩序之始焉,故礼者,秩序也。先民之有秩序,人心聚散,部落乃生,婚嫁之礼,人伦之道,诸圣定伦,人道始昌……”</p>

吕杨洋洋洒洒写来,锦绣光华的文字不同于天地灵文,字字如琉璃,五色璀璨,光华特别显眼醒目,十三大书院院主纷纷将目光投过来。</p>

第一眼看到“礼者,人道之极也”立刻心生感慨。再看下面述论展开,有礼有节,颇合常论,偶有精辟之言。</p>

“此子便是那位连夺六艺州比资格的吕杨了!”所有院主心头掠过一丝明悟,早就听说那吕杨乃是后起之秀,名气之盛已经名动九州,甚至吕杨之名,传入朝堂,简在帝心,这可是了不起的名声,多少碌碌一生的儒者想要有此成就而不可得,但是偏偏吕杨这么一个农家子弟,不鸣则已,一鸣惊天。</p>

七步成诗也罢,凤仪楼作诗风花雪夜也罢,都不及开创新的文体章回体小说来得让人震惊和叹服。据说如今轰动九州的炼丹之术更是出自其手,多少儒者打听到这个讯息,不知发出多少老大徒悲伤的叹言。</p>

明礼堂院落的儒师也都感慨纷纷。</p>

“那便是七步成诗的吕杨,他开始做述了,快传出去……”院落中,两名专门抄递述论的白龙潭书院院职者说着,连忙挥笔照着吕杨书写的东西抄写在一张白纸上,然后衣袖一挥,白纸飞出院落。</p>

早就等在院落外的儒生接过抄纸,然后欢呼一声,高叫道:“这是吕杨的述论,他开始作述了!”</p>

这话一出,一直聚在院落外传递抄纸的儒生一阵骚动,特别是白龙潭书院的儒生,如今已经将希望寄托于司马群、吕杨和曹方圆身上了。</p>

“快念,快念,让我等看看,这位吕兄台作了什么述论!”儒生们纷纷急切道。</p>

“好,都听好了……礼者,人道之极也。上古先时,群生愚昧,乃如禽兽,是为蛮荒,而后诸礼自而渐生,秩序之始焉,故礼者,秩序也。先民之有秩序,人心聚散,部落乃生,婚嫁之礼,人伦之道,诸圣定伦,人道始昌……”</p>

众人听罢,搔头顿足,有的则叫道:“还没完,再抄再抄,哎呀,这述论前段不错,已经盖过司马群的【礼以行义,义以生利,利以平民,政之大节了。】”</p>

</p>

“曹方圆的【衣食以厚民生,礼义以养其心。礼义生于富足,盗窃起于贫穷】也远不足论……哈哈,看来还是这位仁兄厉害呀,全六艺州比的资格,果然不是吹出来的!”一位白龙潭书院的儒生已经张扬大笑起来。</p>

“唰唰唰……”</p>

吕杨心停手不停,心想平时的准备,就看今朝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