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张家口(1 / 2)

 打开地图上看了一下,从井坪城出发,到达张家口,大概六百余里。</p>

赵知来观察各处地形,发现有好几条路线,可以抵达目的地,但明代各处关卡等存在差别,道路条件也不一样,所以最好打听清楚。</p>

而井坪城里,周贵对那块区域最为清楚,赵知来便叫过来相商。</p>

“周贵,这几条线路去张家口,哪一条道路情况较好?”</p>

赵知来指着地图,给周贵指了出来,那上面的地形结构,让周贵再次惊讶,山川河流等都很生动,跟实际并不相差。</p>

只是那些俗体字地名,好多都出现变化,周贵分辨了老长时间。</p>

“老爷,出井坪走两条路比较好,一是通过平虏城那边,走左卫城的方向,到达大同,后面的路就比较好选择。”</p>

赵知来插话道:“第二就是走盆地平原那一块?”</p>

周贵答道:“是的,老爷,我们可以穿过洪涛山,到达山阴县地界,再沿着桑干河,一路往东北而去,出大同,到达阳原,最后去张家口。”</p>

赵知来有些疑问:“你这条线路,要通过宣府城吧?”</p>

周贵立即说道:“是的,老爷,这条路虽然好走,但绕了一点,所以我建议,选择另一条线路。”</p>

“阳和卫那一条?”</p>

“老爷,就是这一条,我们可以先从平原走,沿桑干河,再拐向大同,走阳和卫那条线,也能去张家口。”</p>

后面周贵又介绍道路条件,官路的修建情况,综合而来就推荐这条路。</p>

赵知来观察了一下地图,发现过阳和卫,正是宣大总督驻地,周边交通条件肯定不错,于是决定按此路线走。</p>

准备出发的时候,赵知来带上了不少设备,尽可能完善疏漏之处。</p>

那一天,天还是微微亮,赵知来便带着一队骑兵,出了井坪城,现在可以设置临时传送阵,赵知来就不怕安全问题。</p>

因为还带着物资,虽然是双马,但一天,也就走了一百来里。</p>

经过大同城和阳和卫的时候,赵知来都没有上门拜访官员,而是直接而过。</p>

大概一个星期过后,赵知来就到了张家口。</p>

张家口是明代重要的边贸重镇,繁荣程度和江南那些城市有得一拼。</p>

迄今为止,赵知来到过的明代城市不多,像安州、高阳、河间府、平虏城等,就算是河间府,都没有张家口繁荣,其他地方就更不用说了。</p>

相对来说,平虏城顶多是一座军事要塞而已。</p>

虽然张家口很热闹,赵知来也想见识一下,明代边关重镇是怎么样的景象,但现在大事要紧,逛街可以以后再说。</p>

这一次,来张家口带了周贵,他对张家口熟悉,就说了一下路线。</p>

但因为秀娘的事情,周贵不方便露面,所以,赵知来就带着郑长栓等,去了范永斗的府邸。</p>

在张家口,范家的府邸那是首屈一指。</p>

甚至不用周贵介绍,都能轻易地找到那个地方,而且,还是繁华之地。</p>

郑长栓走上前去,找到门子:“这位大兄,叨扰了,我家老爷想要拜见范老爷,望大兄通传一下。”</p>

郑长栓还指了指赵知来示意一下,赵知来看见门子瞅过来,便露出笑脸客气一笑。</p>

只是门子还是面无表情:“可有拜帖?”</p>

“有的!有的!”郑长栓连忙将范林写的书信递了上去,同时给门子塞了一钱银子。</p>

门子不动声色地装进兜里,然后,装模作样看了看书信。</p>

“原来是范掌柜介绍而来,你们等着,我进去通报我家老爷!”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