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章 军备竞赛(2 / 2)

印度洋上的风 水飞云 3837 字 2019-08-28

这涉及到了美国的制造业、化学工业、军工行业等多个行业的资本巨头的利益。所以帮助英国完全恢复地位作为了扩军备战的一个理由,这也是最大的理由。另一个理由就是对付蓝海国的崛起,鼓吹蓝海国的威胁,提出“蓝海威胁论”是这些资本巨头们又一个策略。他们雇佣也好,让旗下的传媒机构直接宣扬也好,大肆攻击德国的威胁,蓝海国的威胁。尤其是对蓝海国在大西洋南部的实力,进行了全面的跟踪、调查。甚至得出了蓝海国完全有能力控制大西洋,控制住美国的后院中美和南美洲的结论。

这帮无孔不入的记者还在报纸上宣称,蓝海国通过华夏共和国控制了亚洲和西太平洋、通过阿曼控制住了中东、北非和北印度洋、马达加斯加和莫桑比克控制住了南印度洋、通过南非控制住了南大西洋。通过堪察加半岛控制住了北太平洋和北冰洋入口。蓝海国已经控制住了世界受到上次蓝海国通缉的影响,这些报纸并没有说蓝海国政府如何如何,而是在说美国的地位正在受到挑战,美国的的传统势力范围正在遭受瓦解,美国的核心利益已经受到损害。这些传媒在金钱的支持下,号召美国人民一起向政府请愿,加强武力,加强对某些新崛起的国家的防范。一时间,在1951年下半年的美国报纸、杂志和电台上说的最多的就是蓝海国如何如何,连带着在美华人都受到了很大的牵连。

许多华人在美国受到排挤。一大批华人返回华夏国或者来到蓝海国。不过返回华夏国的居多。倒不是为别的,华人返回家乡的意念一般还是比较强烈的。蓝海国注意到某位异时空超级科技伟人级的任务也在返回之列。于是立刻建议华夏共和国以最好的研究条件给予这位伟人。主持华夏国的导弹研制工作。虽然蓝海国能提供相关技术。但是蓝海国并不希望自己能包办一切。在包办一切的同时,也失去了科学上的活力。

这些大军火商们的造势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起码在美国准备大选的时候,这就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各个政客都得顺应民意啊。虽然这些政客们心中知道一时半时蓝海国还威胁不到美国的霸主地位。但是,这些人一样的叫嚣着蓝海国危险。所以在美国,蓝海国威胁被拔到了一个非常高的高度。

这些军火商和制造商们还有一个出口的重点就是亚洲。他们同样为华夏共和国制造了红色猛兽的形象。一边在蒋伟人政府的游说下,帮助国会通过贷款法案,一面又向蒋伟人的政府提供了大量的二战武器,蒋伟人也信心满满的在扩军备战,妄图在美国的支持下“反攻大陆”虽然蒋伟人很担心蓝海国的干涉,但是看到美国的大资本家们正在鼓动政府警惕蓝海国。按照蒋伟人的估计蓝海国并不能完全控制住自己这块的局面。所以蒋伟人在美国极力游说获得支持,先后从美国贷款近3个亿,来恢复经济和重建军队。

蒋伟人的民国政府同时还在游说蓝海国。虽然看明白蓝海国是在全力支持华夏共和国的,但是蒋伟人还是希望蓝海国能保持中立。尽管蓝海国多次对民国政府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希望蒋伟人政府能治理好南部朝鲜、西部日本、台湾和太平洋各岛,但是民国政府显然的还是抱有收复大陆的想法。蓝海国也很明显的警告民国政府,蓝海国不会坐视民族之间的内战,蓝海国绝不可能允许民国政府挑起内战。蒋伟虽然知道这么一个结果。但是依然没有放弃游说。蒋伟人认为蓝海国实行的是资本主义的私有制,和华夏共和国完全是对立的。之所以支持华夏共和国,完全是因为自己政党的**和军队的无能。所以蒋伟人在台湾严厉实行反贪和廉政工作。同时也在大力实施经济建设、民生建设。不过与此同时大量招募日本老兵入伍,积极从美国采买军火,扩军备战。

美国政府还是迫于舆论的压力。将二战时期的许多陈旧的军火处理,采购了一部分先进的武器设备。作为对军火商们的交代和对民众的交代。同时由于美国对自己部队替换下来的军火进行处理,也学习了蓝海国的做法,公开举行武器装备博览会,变卖拥有的各类可出售的武器装备。

美国的这个跟风的举动更加加剧了世界各国的军备竞赛。各国都在忙于进口蓝海国和美国的军火,使得国际军火贸易成为了1951年的主流贸易之一。

军火贸易的盛行也给世界和平带来了非常大的隐患。有了武器之后的新独立的国家为了利益和领土时不时的冒出点战火。首次发生大规模武装冲突的地方当然是印巴

印巴的战火首次点燃得归功于英国和蓝海国,在双方的大力支持下,印巴双方都装备了大量的二战武器甚至是战后的先进武器,宗教、种族之争使得印巴必须来一场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