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反击计划(2 / 2)

印度洋上的风 水飞云 3853 字 2019-08-28

而英国人却对这种技术十分感兴趣,因为英国人面临着德军大规模的装甲部队。这种拥有钢制战斗部的火箭能击毁碉堡和装甲部队。英国人接受了蓝海国的技术转让协议。对于蓝海人来说,卖出这些即将失效的技术,没有什么好犹豫的,能换到东西那就是白赚的。最后英国人以一家“蚊式”飞机发动机生产厂设备的代价获得了这项技术。

“蚊式”飞机在英国此时已经没有任何用处了。此时的德军已经获得了制空权,所以没有防护的蚊式飞机根本没有任何用武之地。其实就算英国这次不选择用“蚊式”飞机来交换,蓝海国也会和英国进行交换的。主要是这“蚊式”飞机和这次反击计划有着很大的关系。蓝海国甚至还提出用100万美元向英国购买20架陈旧的“蚊式”飞机。也获得了英国的同意。

美英看到这项技术后,又有了蓝海国自己的积极热心,所以美英也勉强同意了蓝海国的44年反击计划。在此计划中,上半年海战部分,需要东方舰队的支持。下半年还需要英军和重庆的支持,以及美军的物资支持。

蓝海国的炼油厂虽然投入了生产,但是产品远远不够舰队和航空部队的消耗。所以蓝海国现在向美国提出的就是燃料的供应,需要美国提供部分作战时的油料。美国人却提出只能平价供应。这意味着蓝海国需要用美元或者黄金来购买。

贷款来的美元基本花完了,黄金也是自己国家未来金融体系的支柱,所以蓝海国又向美国、英国提出进口炼油装置的设备,自己筹建炼油厂。美国没有表态,但是英国却同意了,因为英国现在在远东的部队急需打通补给线,缺少装备的驻印度的英军已经抵抗不住日军的进攻了。

所以英国远比美国积极,同意出售一家位于布里斯托尔的炼油厂的设备给蓝海国。蓝海国的反击计划也得到了英国的原则赞同。双方将就作战细节做更进一步的讨论。

英军从东方舰队派出了一名上校布利斯,从驻印度英军也派出了一名上校文森特,前往阿曼的塞拉莱和蓝海国的代表组成协调小组,共同协调各自部队的联合作战。不过蓝海国并不会指望英国能做出什么太大的贡献,只是想利用一下其部队牵制日军。

此时的东方舰队已经没有太大的作战能力了,“光辉”号航母在美国修好之后就被调回了H舰队,去压制地中海的局势。余下唯一能有用的,就是那艘旧式战列舰,还能有点点威慑力。在印度洋上双方的陆基航空力量都很薄弱。所以只要解决掉日军的那两艘航母,东方舰队的这艘战列舰还是能有用处的。

所以海战的关键就是依靠蓝海舰队的能力打掉日军的大型航母“翔鹤”号和轻航母“祥凤”号”。那样双方都没有护航飞机的情况下,全靠舰炮和战列舰来场决战。只要选择合适的地点,蓝海的飞机还能派上用处。当然这需要一个周密的作战计划引诱日军第三舰队远离索科特拉岛,因为索科特拉岛上有着日军新修建完成的陆基机场。

蓝海国的作战计划原先并没有完全依靠英军的支持。齐之洋和他的参谋们甚至已经做好了美国和英国不支持的情况下,如何歼灭日军的计划。英军的大力配合不过只是增加一点保险系数而已。

蓝海国的初始计划是选取一个合适的作战地点,引出日军的第三舰队,利用170舰上的导弹干掉日军的航母。然后利用大量的“蚊式”木质飞机,配合蓝海舰队攻击其余的战舰。虽然蚊式飞机没有装甲防护,损伤会大点。但是其高速度也会让防空炮火的命中率降低不少。不过蓝海国要充分运用“蚊式”飞机还需要数量优势。按照航空部队指挥官卞朝元的说法如果要保证攻击的成功率起码一次出动50架以上的蚊式飞机才能保证轰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