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6章 和谈(1 / 2)

 此时的奢安之乱,已经如野火燎原,迅速蔓延到了西南云贵川广西等地,连湖南等熟苗所在地也开始不稳。

天启三年六月,奢崇明部将樊龙率兵进逼成都。四川布政使朱燮元等人看到奢祟明兵锋极锐,在夜间将周边县城的驻军全部收拢入成都。奢祟明“进薄城下,悬族潜号,四面夹攻。”

成都城内守军只有二千多人,加上刚刚召集的各路兵马,总计不过4000人,在朱燮元等人的周密部署下,击退奢崇明几次攻城。明廷急调各处援兵,西南土司兵没有参加叛乱的,大多保持观望态度。而石柱宣抚司掌印女宫秦良玉虽然对明朝廷十分忠心,为大明作战向来最卖力,无奈眼下石砫白杆兵主力已经出击长江沿线。秦良玉得知奢崇明叛乱,就遣信使召集其侄翼明率兵从长江前线抽调兵力回援四川。只是,长江沿线虽然停战了,但是明军还得保持兵力防备中华军,白杆兵一时半会回不来。无奈之下,秦良玉只好带自己亲兵1000人沿江上趋成都。这时,从长江沿线调回的明军兵力相继到达成都周边,收复了安岳、乐至等县。

此次西南蛮族大规模叛乱,也和大明朝正在搞得“改土归流”有关,和那些肆意妄为、贪污盘剥的明朝官吏有关。比如一些流官极端看不起当地土著,手下小吏对土司都随意打骂,因此,加入奢安叛乱的苗瑶彝等少数民族部落越来越多。

此时,贵阳、成都被奢安叛军包围,而长江沿线明军兵力仍然无法抽调出来,使得西南各地连番向朝廷告急。

这时,大明朝廷内部稍微明智一点的人,都觉得应该尽快与海寇军达成和议。而原先反对议和的魏忠贤一派,却开始叫嚷着徐光启等人拖延谈判是在误国误民。

六月底,一艘打着大明旗号的船进入了台湾港。这是大明发布禁海令之后,时隔五年多后第一艘打着大明旗号进入这里的船只。

这艘船是对岸的大明福建总兵沈有容派来的,船上有督阵南京的兵部尚书孙承宗派来的使者。

这名使者是袁崇焕的同僚,也是一名兵部职方司主事,一年前跟着孙承宗南下准备对中华军的反攻。兵部职方司全称“职方清吏司”,是兵部四司之一。掌理各省之舆图(地图)、武职官之叙功、核过、赏罚、抚恤及军旅之检阅、考验等事。设郎中、员外郎各一人,主事二人。这名主事名叫谢学成,与袁崇焕同一年科举中第,今年四十岁了,乃余姚谢家的旁支子弟。

大明船只进入台湾港,事先福建那面早已和驻扎泉州的中华军联系过了,港口这边早就得知消息,否则也不会放这艘船进入的。不管怎么样,这大明旗号的出现,还是引起了小小的骚动,围观的百姓不少。还好,尹峰亲卫队得知消息,赶紧派了一个哨队的人前来码头,把人接走了。

自从徐光启等人由金山卫出海,由于漫长的逆风海上航行,与明朝的联系一度中断。到了台湾后,他们只好和中华军商量,通过每天往返海峡两岸的中华公司船只,和对岸的福建官府取得联系。

徐光启等人的傲气和天使派头已经被消磨得差不多了,中华军也打算好好谈判,因此同意了他们的要求。这样,徐光启等人就每隔三天向对岸发去一次书信,福建总兵沈有容就做了中转站,然后把这些奏章塘报转交给京师方面。这时,大明朝廷才知道徐光启等人已经平安到达台湾。

今天这位兵部职方司主事来到台湾港,是大明官府第一次主动派出使者联系徐光启等人。

孙承宗给徐光启亲笔写了书信,徐光启单独接待了谢学成之后,当晚一直不能入睡,以致第二天在谈判桌上红肿着眼睛、精神不佳。

前几日的谈判,大明朝廷与中华军已经就双方全线停战、中华军称臣纳贡等大方向达成一致了。下面的谈判涉及无数的具体细节问题,尹峰不耐烦做这些,就全权委托了曾岳代表自己。从今日开始,尹峰就不再出现在谈判现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