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1章 战与和(三)(1 / 2)

 麦大海和杨七裹在严严实实的裘皮大衣内。站在飞龙号船头吹冷风。

麦大海流着鼻涕指着前方说道:“前方就是黄州了,你觉得有必要攻占它吗?”

杨七笼着手跺着脚:“水手们都冻坏了……只要这官兵不出击,就算了吧?反正,这长江里的官兵水师,现在基本上都成没有船的旱鸭子了。”

麦大海抽动鼻子点点头:“好吧,让甲板水手半个时辰轮班一次,快速通过黄州地界。让陈总管给我们搞点烤火的火盆,你看如何?”

杨七道:“作战时战舰除军官舱和厨房,不许有明火,这是你定的规定啊。”

麦大海摇摇头叹气:“都是这鬼天气害得,过了正月还这么冷……算了,允许执勤水师换班后去军官舱烤烤火,这样就行了。”

……

本来,中华军舰队并无攻打黄州的意思,而黄州明军也是在中华军通过黄州江面时,保持了肃静。中华军舰队的两艘战列舰、二十艘巡洋舰、三十余艘纵帆炮舰、三十余艘改良型福船炮舰,还有上百艘各种辅助舰只,排列出的单列纵队在江面上绵延长达二十多里。中华军进队上午到达黄州江面,慢悠悠地直到傍晚。那艘压阵的战列舰“飞鹰号”才施施然出现在江面上。

到现在为止,黄州城内和城外跑垒中的明军,还是一枪一炮一箭未发。当然,中华军舰队也是同样没有发出一颗炮弹。

当“飞鹰号”驶过黄州正面时,突然之间,事情毫无先兆地发生了:黄州城西水门楼上,明朝官军的一门大发熕打响了。“轰隆隆“的巨响,打破了一整天弥漫在江面上诡异的寂静。随后,所有的人:黄州明军官兵包括南门敌台上的陈道亨、朱世守、周起元及齐中越等一干官员军官,全都看到了在“飞鹰号”右舷附近腾起了一股冲天lang花。中华军舰队这时已经放松了警惕性,因此才会把船开到了距离岸边不到一里的地方,差一点点就被击中了。

随后,黄州知府的声音很突兀地响起来,颤颤巍巍地带着哭腔:“看啊,海寇的大舰掉头回来了!”

所有的人都惊呆了,南门敌台上一堆人半天没能发出任何有意义的声音。过了好一会,还是周起元叫了起来:“谁?是谁在擅自发炮!”

不得不说明军的军纪实在是糟糕。陈道亨等人在白杆兵保护下到达黄州,进入州治黄冈后,立刻将所有当地船只以“避免资敌”为借口都烧毁了。

这些船只中大多是是民间渔船、舢板,很多都是一个家庭的唯一生活来源。明军将其烧毁之后,不仅没有补偿、还要征收军粮,拉人去做苦力。

陈道亨所部明军比中华军舰队到达黄冈仅仅早四天,这四天内整个黄州境内如同蝗虫过境,老百姓吃了大苦头。倾家荡产那是小事,家破人亡的也不少。

这一天黄州府城西水门上,官兵在搭建炮台,征用了本地不少民夫在干活。其中一人正是被官兵搞得家破人亡的本地百姓-他的妻女都被官兵欺凌后自杀了。这位本来是一名本份的铁匠,黄冈城本地人叫他姜铁头。他铺子里的家什如今全部被官府无偿征用,他本人也被征用来给官兵搭建炮台。他满怀对官兵的愤恨,早就在想法子报仇了。中华军舰队通过黄州江面时,他就期望着海寇们能把这里的一切都轰平了。

结果,姜铁头很失望:双方之间秋毫无犯地对峙了几乎一整天,什么都没发生。他负责为官兵打造实心铁弹,因此有机会接近那门黄州城内体积最大的“大发熕”炮。在大炮边上,他听几名官兵在议论:海寇军船坚炮利,但是只要我们不是先发炮轰击他们,他们也就不会打我们……如此云云。

姜铁头脑子一转,立刻想到了向官兵报仇的方法。

虽然明军指望中华军能无害通过,但是必要的准备工作还是得预备好的。所以,姜铁头眼前这门大发熕是装满了弹药,随时准备开火的。姜铁头只要把竖在炮身上的点火杆点燃大发熕点火孔上的导火线,这一意外炮击事件就顺理成章发生了。

姜铁头并不会开炮,但是这一炮却鬼使神差就打在了“飞鹰号”右舷数米处的江面上,形成了近失弹,溅起的水花将正在右舷甲板观察情况的飞鹰号舰长浑身上下浇了个透湿。

顿时,飞鹰号两舷60座炮门全开,主桅杆升起了三面红色小旗—意味着进入作战状态。它迅速接近北岸黄州府城北水门,首先用右舷的所有大炮来了个齐射;在转弯时又用船头两门40磅重炮开火轰击黄州府城城南。在完成一次一百八十度转弯后,飞鹰号用左舷30门大炮再次向黄州府城齐射。这时,飞鹰号仅仅距离长江岸边不到300步距离,所发射的炮弹全部击中了黄州福城南门附近。

这时,已经顺利通过黄州江面的其他中华军舰只纷纷掉头,炮门全开,气势汹汹地冲了过来。

陈道亨等人在飞鹰号第一次齐射时就转头逃下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