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 出击.南线(一)(1 / 2)

 大明朝廷接到天津卫失陷的消息时,征讨海寇军队的统帅还没确定下来。天津卫有6ooo守军,有坚城大炮,却这么快就失陷了,连天津卫指挥守备刘毅也战死了,这使得朝廷群臣都吃惊不小。

自称“中华军”的**海寇已经攻占天津卫,随后乘着明军溃散,又占领了武清县;同时,中华军夺占了天津卫明军骑兵的大量马匹,海寇骑兵的游骑已经出现在了京师郊外了。在东北方向,沿海各盐场的防海兵丁全部溃散,由大沽口边白河口一直到大辛店已经完全空虚了,中华军水手火枪队的小股侦查部队出现在了大辛店。

在西南方向,中华军几支小部队已经在静海县外围活动,漕运船只大批地在山东、天津卫交界处拥堵起来。而中华军由于得到了天津卫存储的大量粮食,减缓了后勤压力,还能分出余粮赈济灾民、收买人心。明军的火药库也没来得及破坏,虽然明军火药质量差,不过用来做手雷还是可以的。

在这种危机情况下,朝廷上下总算暂时抛开了党争内讧,将时任左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督蓟辽、保定的汪可受任命为主帅、天津经略,统领全部京军和勤王边兵反击中华军。

王恪守,字以虚,号静峰、三盘居士,是湖北黄梅独山汪革人。师从石昆玉、李贽。万历八年,中庚辰科进士三甲第五十六名。他后任兵部右侍郎,升左侍郎兼右佥都御史、蓟辽总督。

在天津卫陷落后第十天,在朝廷终于定下心要对付中华军北线部队时,南方传来的一则消息差一点使群臣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海寇千余战船沿长江逆流而上,占领崇明、镇江,已经包围了南京。”

南北两京同时遭到中华军“海寇”的威胁,这是历朝历代从来没有过的事。

万历四十五年的战争,是有史以来旷古未有的战争形势:由大海上向内陆进攻、由东往西攻击,战争的一方有着水上便利的交通条件,机动能力群;而另一方空守着广大内陆,却在沿海一带处处被动。

……

李星第三师全部、麦德第二师的一个团,炮兵旅的两个团,**土著辅助部队,还有吕宋邦邦牙土著营、海南黎民营,总计25ooo多名步军战士以及他们的武器装备,所搭乘的运输船足足有三百多艘。再包括军火粮草运输船队,水军护航舰船,浩浩荡荡的南线中华军船队足足有5oo多艘大型帆船,在半个月时间内从**到达了浙江沿海。这个时代,可以说也只有中华军有这个能力能够聚集齐5oo多艘大型帆船,统筹安排去执行一次作战行动。尹峰虽然算是南线总管,但是主要日常事务都是徐鸿基、曾山、李星、叶华等几人在负责。

现在在**、吕宋、琉球、南洋殖民地以及关岛,只有各地守备队、庄丁队在防守,步军机动部队只有赵宣明的南洋旅以及海南岛上的海南旅,即使加上留守**的麦德第二师两个团,也不到2oo第三舰队的主力全部都在南洋游弋,没有一艘船被抽调出来。

浙江沿海舟山群岛定海中左所,如今已经是中华联合公司定海港所在地了。大批各式帆船聚集在此,为南北两线作战部队转运物资。舟山群岛以南的钱昌所、爵溪所、石浦前所、石浦后所、昌国卫等明军所属的海岛卫所基地,已经全部被中华军控制;浙江沿海成千上万的渔民、前海盗、走私商群起而动,在舟山群岛形成了一处繁荣茂盛的交易市场。同时,中华军水军也在昌国卫、定海树旗招兵,为水军招到了不少熟练的水手。

在北线陈衷纪部队登陆蓬莱城的第三天,中华军水军舰队在最新的远字号主力战舰“威远”号带领下,以四艘飞字号压阵,三十五艘三桅炮舰、数百艘快船、巡逻船等蜂拥进入长江口,突然袭击并且一举攻占了崇明卫城和崇明县。随即在第二天,崇明岛对岸的吴淞所明军官兵弃城而走,中华军**舰队-第二舰队的一哨水手火枪队毫不费力占据了吴淞所。

虽然这个时代崇明岛还是个小岛,长江泥沙冲积情况也不太严重,但是长江水道只有中心航道适宜中华军的巨舰行驶,沿岸的水道不适合远字号、飞字号主力舰的行动。因此占据崇明岛后,中华军以缴获和临时改建的平底沙船型帆船为运输船队,以三桅福船为炮击舰队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