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章 同学之战(中)(1 / 2)

 林晓和林水生派出的探子在遭遇敌方探子的截杀后,很快秉着良好的训练基础和犀利的武器作出了反击。第二天,捉生手们就在昌化以北三十里范围内截杀了十余名官军探子,还俘虏了两名。林晓和林水生一看见那两名官军探子,就明白了为何自己的捉生手前几天会遭到失败:这些官军探子不是汉人,而是广西瑶族土司派来的药弩手兵,和中华军捉生手们一样,最擅长在浓密山林间活动。

林水生从明军前锋探子的活动中,本能地感觉到了对手是和自己一样的中华军军校出身。而俞咨皋在前锋探子纷纷渺无踪迹、损失惨重的情况中,立刻猜到对面的敌军已经不再是无组织无纪律的黎民叛军,而是中华军。

他能够单独领军突破到昌化,实际上是他违反将令擅自出兵的结果。

十几天前,屯兵临高一线按兵不动的金齐家部下参将罗英得了重病,无法视事,俞咨皋主动请缨去临高前线督战。金齐家不让他带走一兵一卒,连琼崖参将所属本部兵丁也不许带走,只让他带着自己的几十名亲兵去临高督战。俞咨皋临行前,金总兵再三地吩咐他:只需坚守临高,不许擅自出兵渡文澜水南下。

俞咨皋在临高前线现,七八千广西调派来的官军屯驻在不过几丈宽的小河边纹丝不动,而对岸不过几百名零散的黎民叛军在活动。

他立刻聚集众将校开会,提出渡河南下直掏匪巢的计划。问题在于,官军前期的侦查工作一塌糊涂,连俞咨皋自己也不清楚黎民叛乱的贼巢在哪里。他只是根据黎民叛乱前的情况,认为西黎是叛乱的主力,因此提出直接向南进军到詹州、昌化然后再伺机而动的计划,但是几乎所有的将领们都不愿意出战,加上俞咨皋不过是琼崖参将,广西兵对他并不服从,将领们也只是给他一个面子没有人当面反对,但是也无人响应。

最后,俞咨皋拿出了自己的所剩家产为赏金,还许下诺言:攻占贼巢和打下州县,允许将士抢掠。这样,有广西瑶族土司兵土千户乌涂、广西桂林兵的把总罗一旦愿意带队跟着他去出击。罗一旦原先是俞大猷的部下,这一回愿意跟着俞咨皋冒险,那是看在了乃父的面子上。

俞咨皋一现敌手是中华军,立刻就停止了进军,开始大匹派出探子前往探查情况。无奈中华军捉生手的战斗力不是这些瑶族山里娃子所能比的。如果说山地生活经验,瑶族人自然比大多数是汉人的捉生手要高明,但是侦查情报和特种战斗,这涉及到了武器、个人技战术、团体战术配合等多方面内容,还包括了情报的判读与现。这些就不是简单的生活与打猎经验所能培养出的,所以瑶族猎手们接连败下阵来,怎么也无法侦查到昌化县城的实际情况。

但是,如此这般后,还未正式交手的双方就又恢复到了中华军拥有单方面情报透明的情况下了。

傍晚的密林中,台湾西拉雅土著营正在急前进。他们在密不透风的林子里分成数百小队,以口哨、模仿鸟叫等为信号互相联系,手持传统的长矛和弓弩,同时还携带上了火绳枪等武器。他们在几名黎族向导带路下,绕道昌化以东的山地向北急进,打算在入夜后偷袭官兵营地。官兵营地已经被中华军捉生手现了,就在离昌化县城不过十五里外的北门江边。土著营打算绕道到他们的东北方向、北门江上游位置,然后起突袭。

台湾土著营营长雅库少校忽然在一处密林前蹲下,单举右手示意大家停住。监军严松小心地凑上前,刚要问些什么,雅库做了个手势,示意前方有敌人。

夜色静静地降临热带密林,大批飞虫纷纷在月色下出动,在众人头顶上翻飞。

全体西拉雅土著营战士都静静地伏在林子里,默默地和对面丛林中不知名的对手耗着时间。

雅库伏在严松耳边轻声说道:“不对头,对面的人也是林中猎手。”

严松对于原本就是族中打猎高手的雅库的判断毫无意见,低声问道:“难道我们就在这里跟他们耗时间吗?”

雅库点点头:“这个时候,谁先动,谁就完蛋。”

……

为掩护台湾土著营的偷袭,林水生带着学生军和五个哨队的水手火枪队,一个哨队的炮兵,在这一天中午大摇大摆出了县城,向北门江方向搜索前进;他在前哨摆上了三个哨队的水手,中路接应部队是学生军、炮兵哨队,后方还有两个哨队押尾。实际上,从北门江江口,水手火枪队借助分遣舰队的蜈蚣艇、临时的木筏,载运五百名舰队水手逆流而上,准备配合正面的步兵部队袭击官兵大营。

三路出击部队几乎已经把昌化县城的中华军兵力抽调一空。林水生和林晓商定,必须一次xing解决掉俞咨皋的部队,保住昌化县城和石碌铁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