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战琉球(二)(1 / 2)

 努尔哈赤在统一海西女真的攻势中乌拉元气大伤,哈达、辉又相继灭亡,形势对建州颇为有利,即将灭亡乌拉;建州女真的实力已经远东北女真各部从大明朝东北地方的一大隐患正在变成一种心腹大患。

在京师有极少数头脑还算清醒的官僚眼中尹峰和努尔哈赤一南一北一个在东南沿海、一个在东北黑土地上都是大明朝潜在的威胁。但是这样的清醒人实在太少绝大多数官僚阶层依旧是党争不断尔虞我诈、勾心斗角。虽然谁都以国事为名实际上谁都没有关心过一下真正的“国事”。没有人把努酋和尹峰当做什么心腹大患“立太子”、“福王之国”等才是大事在他们眼中皇帝家事比军国大事、世界大势重要的多。

相比起来朝廷中的比较迂腐的清流阶层大多还是把尹峰的中华公司看做海盗认为所谓的“开海裕国通商利民”口号纯属是在蛊惑人心、危害社会稳定。

这个时代中国内地市场的粗放式开已经接近基本完成人民生齿日繁在人口与土地的矛盾特别是在福建等沿海地区日渐突出的形势下把国家经济展的重点和解决人口吃饭问题的出路转移到海上不失为是解决当时社会危机的较好办法。当然在传统中国文化范围内以及当时的国际环境中做出这样的选择是需要极大勇气的。做出这样的选择也就意味着国家经济战略重心的转移和经济体制近代转型的启动。展外向型经济必然导致自然经济的转型和小农生产形式的破坏这是当时主流儒家理念和理学思想所无法容忍的。因此深受儒家文化熏陶的大多数朝廷官僚无论是否是真心信仰儒家理学观念却是无论如何也不敢做的也不可能想到要如何做。

当时的统治者对私人海外贸易的态度仍然是尽量控制并防范对自己不利的影响而非如同当时的西方国家政府那样予以大力支持和鼓励。明后期蓬勃开展的私人海外贸易是在没有国家力量作后盾的情况下由民间独自向前推进的。从郑和船队灰飞烟灭开始这就已经不是一支远洋船队的悲剧了更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悲剧。从某种意义上讲明朝一开始就轻易地放弃了一次有可能突破经济和社会展的瓶颈进而推动中国社会向近代转型的重要契机放弃了一次依靠民间经济力量控制东南亚贸易航线从而重构中国东南海疆国防线、开拓中国经济增长新的地域空间、扩大中国在亚太地区区域影响力的天赐良机这是十分遗憾的。

尹峰已经感到自己的身上的担子越来越重他是在为中国历史展进程补课打补丁或者说修改源代码。这让他感觉压力重大喘不过气来。

尹峰在福州转了一圈又去了一趟南京给南京镇守太监等人送了一轮礼然后赶回了**。明朝一切事务基本上还是在按照自己的惯**向死路上走着中华公司的影响仅仅局限在东南一带。尹峰尽管知道结局但是对朝廷政局还是十分失望。他回**后把和官府打交道的事全部交给岳父曾棋把韩京调到吕宋去担任吕宋分公司掌柜。尹峰自己则全副心思投入到**建设中去了。正房妻子曾倩怀孕带来的喜悦仅仅维持了几天他又开始象中华公司初始创建期间那样没日没夜地忙碌。

琉球的事情并未牵扯他太多精力尹峰这些天在为华兴钱号银行体系和内地情报机构的改组忙碌也在工厂和军营里两头跑忙着开出新式的手榴弹和开花炮弹。

韩京带着罗阿泉、佩索亚回到**时**港正在开始新的一轮城区扩建。大量新移民的到来使得**港城区日益扩大尹峰原先坚持的事先规划、统一筹建的城建计划根本不能跟上人口急剧增加的现实。在港口外和南部安平港一带已经出现了大6汉人移民自建立起来的居住区。因此韩京惊讶地看到自己不过离开**半年就已经有点认不出**港的风貌了。

他带着人来到公司总部所在城区惊讶地现有一批工匠正在沿着总部区域的街道上挖掘地基。

“你们这是在干什么?”韩京惊奇地问一名工匠。这工匠大约是新招募来的并不认识经常出入总部的韩京没好气地回答道:“这里在扩建巡检司城寨闲杂人等不要围观……”

“巡检司城寨?”

尹峰不在总部也不在自己家。

韩京带着人跑遍了港口和工厂区最后在兵器研究部找到了尹峰。

“大东家,巡检司城寨是怎么回事?”

尹峰正在试验场看着一批试制的铁壳手榴弹依次爆炸心不在焉地回答:“是韩兄啊这一路可好?巡检司城寨将把公司总部全部包围在城墙要塞中这是为防万一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