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风雨欲来.南洋(一)(1 / 2)

 北风从西伯利亚吹来,到了菲律宾群岛时,整个吕宋进入了旱季。{p)马尼拉城内已经有中国居民五万,其中有些是并非定居移民的来做生意的商贩。马尼拉城到处可见说着各地口音的中国人,还有不少他加禄土著、葡萄牙人、荷兰人、英国人、法国人,还有日本人、安南人等等。虽然西班牙人的“大帆船贸易”已经中断,马尼拉作为中国产品运往美洲、欧洲的中转中心的地位已经结束,但是本地距离南洋各地较近,而且大批中国商人的到来,还是在马尼拉形成了中国产品和西洋货的交易场所。

名不正言不顺的“吕宋镇守府”俨然已成了政府,对全吕宋地区实行着有效的统治和管理。曾棋毕竟有着几十年行政经验,加上尹峰的中华公司提供的一整套中央统筹管理的经验,还有三千名护卫队战士和两千半脱产的庄丁帮忙,已经能够在各地实施各种开计划。

曾棋嫌吕宋的原有的番夷地名太难听难记,干脆地把吕宋岛划分为东西南北吕宋加马尼拉五个县,分派了县令等各级官员,开始在全吕宋丈量划分土地。大批的适宜农耕的土地被划归中华公司农业部,分给了护卫队作战有功的战士。

当然,公司推出代耕制度,护卫队员要为公司服役满二十年才能获得所有的土地,并传给后代。在他们退伍之前,这些土地都由公司设立的农庄代耕,耕作收益由获得土地的士兵个人和公司五五分成分成的部分也不是立刻到士兵手中,而是由公司安排每年一次给其家庭。

退伍后或者因伤残废退伍的士兵可以立刻得到所分的二十亩土地,可以自己耕作,只要每年上缴公司——镇守府总收益二十分之一的税就行了当然,他们有义务在危机时刻拿起武器为公司作战,他们的子弟也必须有一人参军。退伍兵们也可以让这些土地由公司派人管理耕作,他们可以坐收每年总收益的六成;当然,他们也可以抵押掉这些田产,把资金投入公司的商业贸易公司对于士兵入股特别优惠,一般还会贴送一些股份给他们。这是中国历史前所未有的军人福利制度,台湾也已经开始实行这项军人福利制度,因此在中华公司治下,当护卫队士兵是福利最好的职业,打仗不但可以得到战利品分红,而且家庭生活有保障,没有后顾之忧。

千百年来,中国历代王朝移民实边的举动有过不少,但是缺乏统一计划和长远的经营管理,放任小农经济单打独斗。中华大地的西南、东南等地都是靠一代代分散的小农自开出来的。中华公司采用的是统一筹划、事先规划完全,有着雄厚资金保障,武装力量护驾,组织大批人力有针对性、计划性地投入,与伟大共和国时期的计划经济相仿佛。因此,在短期内的开效果是很可观的;中华公司占据吕宋不到一年,已经有十处占地万亩的农庄开始生产出农作物。大批的甘蔗、玉米、稻米已经在公司仓库内堆积如山。

在护卫队在控制全吕宋过程中,占据了上百个土著人村寨,把不少土著人赶进山里,还使不少土著村寨签订同盟契约,允许华人移民进入和居住,以中国人传统的文化亲和力,以及特有的勤劳和活力,估计不出半个世纪这些土著村寨的居民,基本上都会被中国人同化。

组织开荒种地的过程中,尹峰特别规定,把来自不同地区的移民编为一组开一个地方,以那些参加过护卫队、庄丁队的因伤退伍老兵为头目,彻底打破移民们原有的乡亲宗族关系,以削弱宗族势力。

经过一番划分后,吕宋岛上原有大批的西班牙殖民者的土地,除了公司占据了一部分,其中部分按照军功分地令分给了护卫队官兵;此外还有另外一些教会所属土地,以及从土著人手中抢来的土地,足足有几十万亩。这些土地不一定可以耕作,但是包括了矿场、林地、鱼塘、湖泊,在勤劳的中国人手中绝对能产生出效益来。

于是,中国历史上亘古未有的海外土地拍卖大会开场了。

实际上只有二十家商家参加拍卖,大多数是粤闽浙沿海的大富商。当时资金实力最雄厚的经营淮盐的徽商,只有歙县的一家商人派了伙计前来考察,并未参与拍卖。与徽商相仿,那些热心和官吏勾结,极力在官场中踏入一只脚的晋商、赣商等内地商帮,只有极少数商家参与了海外土地拍卖。那些商家还是把目光放在官商勾结上,全部注意力都在内地市场,对回报率、利润率高的海外市场没有兴趣。

最近几年闽商四处出击,占据了不少内地市场,尤其是海外奢侈品、西洋货物、自鸣钟等商品几乎被中华公司垄断。虽然闽商崛起很快,但是以两淮盐商为的内地各大商帮还是在老一套的路子上走:官商结合,亦官亦商,为成为官府的附庸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