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2章 冯玉祥VS邓尼茨(2 / 2)

到了197年11月,邓尼茨开始相信,大规模的通商破坏战是可行的,特别是对德国海军的主要对手—英国皇家海军,他认为必须将德国海军的舰队形式从水面舰改成潜艇,战略是主张攻击于相对于战斗舰队安全许多的商船船队。</p>

他指出,英国本土所需的物资绝大多数都是仰赖于外海殖民地运回本土(英国每年消耗的物资中,石油的75%、铁矿石的88%、铜的95%、铅的99%、小麦的89%、肉类的84%和食油的9%都依赖进口,每年的海运物资总量超过6800万吨,每天航行在大海上的英国运输船多达500艘),战略物资仰赖通商船队,打击它们能使英国迫于投降,他认为能以00艘的u艇vii型所组成的潜艇舰队在战争里打败英国。</p>

而这一种策略,其实当时最先想到的是安西方面的蔡锷。也是蔡锷与唐朝不谋而和、同时在安西两所海军院校为学生们授课时,以讲话形式确定下来制敌的战略重要方针。并且在每次安西与他国战争中,都在陆军、海军、空军上,广泛采用的先行措施。</p>

因为这次的不谋而和,也让邓尼茨这个当时还只是个上校的德国上校,第一次出现当时处于蜜月期、两国之间军事上互通消息极其快捷世代的安西各大军报上。而且当时唐朝还曾在高度评价后,让其登上了安西权威性全国月刊杂志《旗刊》上让其做了次封面人物。</p>

《旗刊》之上,从来都只有各国元首,各国顶级军事家、政治家、经济学家和学者们才有机会登上封面。邓尼茨当时被唐朝钦定登上封面,很大意义上让他顺利晋升海军准将、成为希特勒的水下第一太保,也成为了全球备受关注的海军将领。</p>

许久以后,邓尼茨回想起他在一次大战中所得到的经验和想法,当时他以单艘潜艇使用鱼雷的最大射程袭击护航船队,此举是非常危险且取得的战果较为有限;邓尼茨就以“多艘潜艇集结起来攻击船队”为核心概念,创立出海下“狼群战术”。</p>

当然,这个狼群战术,也是邓尼茨得到了许援在二战巴尔干战场战术之后,得到茅塞顿开一般的醍醐灌顶后想出来、总结付诸实践出来的。水下狼群战术,也只是安西方面对其战术的称呼。他个人定义的正是名称,则是“集结战术”。</p>

邓尼茨的战术是什么呢?是以多艘潜艇在夜晚以水面航行方式,以鱼雷最小的射程攻击船只,于是邓尼茨开始在海军中提倡建设潜艇舰队。</p>

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要执行狼群战术,以德国有限的无线电能力十分困难。在两次大战期间,德国开发了特高频发射器,使得他们的无线电反干扰能力提升许多,而一战后发明的恩尼格玛密码机使得防窃密能力加强。</p>

虽然面对安西强大的无线电侦察技术与新搞出来的卫星侦察手段,恩尼格玛密码机其实更多时候是个摆设、根本起不了真正防止窃密作用。</p>

但是,邓尼茨还采用了威廉.马绍尔的想法,让潜艇处于非常接近水平面的位置和夜间发动攻击,此一策略使得潜艇的无法被英国、美国、西班牙的声纳所侦测到。</p>

当时很多人,包括海军总司令埃里希.雷德尔,不赞同邓尼茨的想法。他和雷德尔不断争取海军内部的资金,也同时竞争希特勒的政治交友圈,特别是和赫尔曼.戈林。</p>

由于战争海军的水面舰军力远低于英国皇家海军;雷德尔认为,只要和英国有战争,不久就会毁掉他的整只舰队,当听到宣战消息后,他说道:“现在,水面舰队能做的只有一件事,表现出它们懂得如何英勇赴死。”。</p>

雷德尔对战争的希望全寄托在水面舰建造计划—z计划中,这将大幅提升德国海军的水面舰队力量,有效对抗皇家海军。然而z计划直到计划里预定的1945年都未完成。</p>

相比之下,在邓尼茨新的战术中就没有如此不稳定的因素和繁杂的飞行人员训练计划。与和皇家海军比较起来相对弱势的德国水面舰队比较,一旦战争爆发,潜艇战必是德国海军唯一的选择。随即邓尼茨正式晋升为海军少将和潜艇指挥官。</p>

面对这样一个对手,冯玉祥的先行监视战术,真的管用吗?当然不管用,因为邓尼茨的确是先带着三十二艘潜艇来到了北海海域。可是海战上,冯玉祥只是通过补课、充电有战略思维的将领,邓尼茨却是一个长年漂泊海上的来说,却是最熟悉的生活性常识。</p>

见到安西海军的潜艇抵上来之后,邓尼茨立即给后方发报。短短五个小时对峙,德军另外的一百七十八艘潜艇全部迅速的云集到了北海海域上。</p>

一场潜艇对抗海上舰艇与水下三十六艘舰艇的北海大海战,就此由两个主将,在仅仅十个小时不到时间内,又推向了全世界关注的焦点下。</p>

冯玉祥呢?面对水下突然小出现的、密入鱼群的潜艇,他难道会束手无策吗?答案,当然是完全否定的!(未完待续。。)(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