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六章 郑介民(跪求月票!)(2 / 2)

记者问:“他们将向谁作出建议?考察团何时可以组成出发?”</p>

周总理答:“他们可以向政治协商会议,向国民参政会,向国共双方,向三人会议作出建议。总之他们有他们的独立权力。这个考察团可能是在现在或者政治协商会议结束之后组成。”…,</p>

在停战协议之中,国共双方同意为了贯彻实施停战命令,从而建立一个军事调处机构,并且还签署了《建立军事调处执行部的协议》。根据这份协议规定,军事调处执行部(简称军调部)设委员三人,其中一人代表国民政府,一人代表,一人代表美国政府。其中代表为中央军委参谋长叶建英,国民政府代表为军令部第二厅厅长兼军统局副局长郑介民陆军中将,美国方面的代表为驻华大使馆临时代办罗伯逊。协议规定由美国代表担任委员会主席。一切事宜均须三名委员一致通过,三名委员均拥有一票否决权。因为乔治他们的谈判小组也是三人委员会,所以为了区别于军调部的三人委员会,又把乔治所在的这个三人委员会称之为“最高军事三人小组会议”。</p>

1月13日清晨,即停战协议公布的第二天。重庆九龙坡白市驿机场。这是一个军用机场,跑道上面停满了各式各样的美用飞机。周围警卫森严。在抗战时期,许多军用物资就是从印度经过“驼峰航线”运到这里,再从这里发往各个部队。在停机坪上面有一架c-54“空中霸王”式运输机特别引人注目,它的四周布满了岗哨,这就是当初乔治来华所乘坐的专机,今天它将要载着军调部的三位委员代表飞往北平。</p>

1月的重庆,太阳还缺乏足够的热量和穿透力。直到上午9点多钟的时候,浓浓的晨雾才逐渐变得稀薄,白市驿机场开始显露出来了。在白市驿机场上面,消息灵通的记者们早就已经熙熙攘攘地等待着,他们之中有的人还将随飞机前往北平进行追踪采访,摄影记者们更是早早地就找好了拍摄角度,只等拍摄对象一到就开机。</p>

大概是9点30分的时候,一辆军用吉普车驶进了白市驿机场,停在了即将起飞的c-54运输机旁边。从车上走下来一位身穿黄呢料军服,头戴大檐帽,挂着中将军衔的军人。</p>

“啊,是郑厅长!”、“郑局长来了!”熟悉他的人都情不自禁地叫出声来。</p>

是的。来人便是号称蒋介石“十三太保”之一的军调部国民党方面代表委员郑介民。郑介民原名郑庭炳。于1897年生生在一个破落地主家庭,幼年父亲早死。1915年,郑庭炳读完小学之后考入广东琼崖中学,期间秘密参加了孙中山组织的琼崖民军,并且担任书记,后来被军阀察觉,缉捕甚急,于是便改名郑介民,赴马来西亚吉隆坡谋生,在一个养鱼场当帐房先生。而且还担任吉隆坡《益群日报》编辑,著文拥护国民党革命救国的主张,常以“华侨工人阶级”自居。</p>

1924年4月,郑介民得知黄埔军校创办。于是便和好友黄珍吾到广州投靠黄埔军校第一期,但是不料没有被录取,后来只能投入大本营警卫旅(旅长吴铁城)军士队当学兵,积极补习功课,准备再次投考。当年8月黄埔军校第二期招生时,郑介民考入步兵科,在校期间发起组织“孙文主义学会”,开始从事情报工作。</p>

1925年入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政治经济。1927年8月,郑介民从苏联毕业回国。担任中央军官学校第六期总队政治教官,不久之后受潘佑强推荐到国民革命军第四军担任政治部主任秘书。</p>

1928年1月蒋介石复职之后,郑介民担任蒋介石的侍从副官,开始专门从事特务工作。1929年初,郑介民假装失业来到武汉,利用他和李宗义(李宗仁之弟,人称“二总”)的同学关系四处活动,离间桂系部队,收买拉拢桂系将领,四处搜集情报。当年3月蒋桂战争爆发。蒋介石通过郑介民顺利收买桂系将领李明瑞、杨腾辉“服从中央”,使得桂系很快失败。…,</p>

1930年,郑介民担任陆军第15师政治部主任,不久之后兼任广西省政府委员,后来又兼任第57师政治部主任。负责监视桂系部队。当年4月广西省主席俞作柏响应张发奎反蒋,郑介民从柳州化装只身逃出广州。12月从香港辗转返回南京,担任军事委员会参谋本部上校参谋。</p>

1932年3月,郑介民被选为“复兴社”干事会干事,4月1日兼任“复兴社”特务处副处长。1933年1月,华北局势紧张,郑介民兼任复兴社华北区区长,以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上校参谋的名义作掩护,重新调整部署特务处在华北地区的工作;当年4月,郑介民亲自出马,化装成为由南洋回国的华侨资本家,侦察被日军收买的北洋军阀张敬尧的活动,等到把张敬尧的情况弄清楚以后,便派华北区行动组组长白世维带领行动员黄泅钦等人,于5月7日在六国饭店将其击毙。</p>

1934年夏,郑介民以军事考察团名义前往欧洲考察,实际上是学习法西斯的统治方法,发展复兴社在欧洲的组织,并且还前往拜访了墨索里尼和希特勒。1935年夏,郑介民回国,极力介绍法西斯主义,一时成为时髦人物,不久之后便担任参谋本部第二厅第五处少将处长,同时仍然兼任特务处副处长。</p>

1936年3月,郑介民受蒋介石指派从南京经上海来到香港,一面布置暗杀陈济棠的工作,一面重金收买广东将领,但是郑介民安排的暗杀小组被陈济棠的特务发觉之后抓去;当年6月“两广事变”爆发,郑介民积极分化收买的广东陆军空军部队投蒋,7月陈济棠众叛亲离,不得不通电下野;8月郑介民代理“复兴社”书记长,兼任“民族运动委员会”委员和“忠义救国会”委员。</p>

1937年9月,郑介民担任参谋本部第二厅第三处处长,主管对日作战的情报工作。1938年1月,郑介民担任军事委员会军令部第二厅副厅长,掌理军事情报;3月之后兼任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主任秘书,但是郑介民并不到职,而是由副主任秘书毛人凤代理。</p>

1939年9月,郑介民带职到陆军大学将官班第一期受训,郑介民学习极为认真,著有《谍报勤务》和《军事情报学》等书。1940年4月,郑介民从陆军大学毕业,之后兼任“中苏情报合作所”副所长。1942年1月,郑介民担任新加坡盟军军事会议代表,在会上对东南亚战局有所陈述,但是最初不被重视,之后其观点为时局证实,方得盟军统帅另眼相看,又被蒋介石指定参加在重庆举行的中美联合参谋会议,担任情报方面的联络工作。</p>

1943年11月22日,郑介民随蒋介石参加开罗会议,并且负责蒋介石的安保工作。1944年2月,郑介民升任军令部第二厅中将厅长,兼任东南亚盟军总司令部联络官,当时他还正确预言了盟军将在8月18日于诺曼底登陆,被美官称赞为“神机妙算”。(。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