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1 / 2)

游医 爱打瞌睡的虫 0 字 2021-11-04

 第61章</p>

顾念忙活了几天,为了尽快烘干抹了胶水的纱布,她把夜里无人使用的药房改造成了烘干房,摆满了架子,放了三个火盆,一晚上的时间就烘得干干的。正月十五那天下午,如数交了一百张给宋亦柏派来的人,收了十吊钱。</p>

送客人到巷子里,听到街坊大妈说万大夫家来了媒婆,好多人都过去看热闹。顾念随意调侃了几句,转身回了屋,找唐嫂子,想跟她男人谈点事。</p>

晚饭后,唐大过来,顾念与他在院子里商量做几个铃铛。</p>

天气即将暖和起来,夜诊的病人重新增多,咣咣砸门的话,不光扰民,屋里的人睡熟了也很难被吵醒,顾念就想做几个铃铛挂在她和哑姑卧房外面的房檐下。</p>

</p>

唐大在院里来回走了几趟,他认为要实现顾念的想法有些复杂,铃铛好做,但要同时拉响他俩人房外的铃铛,铃线的布置会比较麻烦,倒不如就把铃铛布在诊室外面,铃线长度最短,再把铃音做得响亮清脆一些,就能同时叫醒两人,也免得被近在咫尺的刺耳铃声从睡梦中吓醒。</p>

顾念想了想,对方说得也有道理,反正她这个小院面积也不大,铃铛不挂在卧房外,也能听得见,只要有一个醒了,另一个也会跟着醒。</p>

于是这事就这么定了,唐大收了定金,接了这笔生意。</p>

唐大走后,时间还早,顾念顺手把院里的垃圾提出去扔掉,然后闭门休息。</p>

宋亦柏结束一天的东奔西跑和晚上的应酬回到家里,贴身小厮告诉他胶布都买回来了。另外还奉上了关于顾念的最新调查结果。</p>

手下呈上了几页纸,详细叙述了一步步的调查过程,但结果总结成一句话就是查无此人。</p>

七步县下辖的几镇几村,上了年纪的老大夫有,近几年去世的没有,收养孤儿的有,近年去世的收养孤儿的顾姓老大夫没有,而且在七步县一带,已经去世的柳青泉是唯一的来自和安医学堂的弟子。</p>

这个顾念就像是从天而降的一个人,没有家人。没有户籍,没有历史。</p>

宋亦柏百思不得其解,这顾念到底是从哪冒出来的。</p>

口音习惯一旦养成,轻易改不了,顾念的七步县口音是确定无误的。他一定长期在那里生活过,但为找不到他生活过的痕迹呢?</p>

宋亦柏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是不是还要继续查下去。可为了顾念这样一个来路不明的人,花这么大的代价是否值得,必须是他要考虑的事情。</p>

思来想去,宋亦柏决定还是等有空了找人商量一下。</p>

第二天。顾念中午回来,听到了新八卦。万宝宝在家里大闹一通,赶走了来说亲的媒婆,死活不肯嫁人,她舍不得爷爷孤身一人留在这里。祖孙俩抱头痛哭。</p>

邻居们唏嘘不已,却也无可奈何,只能劝了万大夫暂时把这事放一放,过些日子再说,这样急急忙忙的,也找不到好人家。</p>

顾念对这事不予置评,她要抓紧时间制药。对别人家的八卦没有精力关心。</p>

下午,久未见面的钱满贯跑了来,说要出差了。赶紧来买点东西,镖局现在有和安堂供药。药品不缺,他这次要买的是那些干净的纱布绷带胶布。</p>

顾念给他拿了几样,找了个干净的束口布袋装好,只算了胶布钱,其它的都算送给他的。</p>

钱满贯付了钱收好东西,又掏出一封信给顾念,说是他大清早被个妇人指名道姓地找上门,硬塞到他手上的。</p>

“那妇人挺奇怪的,说这信务必一定要交到女方手上,我都不知道她从哪打听来,知道是我当初牵线搭桥做的媒拉的纤。”</p>

“既然不是给我的,那我就不看了,还以为是给我的呢。”</p>

“看那妇人的表情,我觉得这事有些隐情,你先看看吧,要是没问题,就再给人家送去,再说了,本来这事就是你出头的,我只是跑腿说嘴。”</p>

顾念被钱满贯逗乐,又见信封没有封口,她也就把信拿了出来。</p>

信中是规整的女子笔迹,只写了一个内容,就是讲一户人家的风评其实并不如表面看上去的那么好。</p>

顾念留意到那人家的名字,回想了一下,的确是当日钱满贯送来的信中提到的其中一户,她当时就把那信交给万大夫了。</p>

顾念继续往下看,信中说那户人家对外是鳏夫,膝下有幼子幼女二人,上头还有一位二十岁就守寡未嫁至今才四十多岁的寡母。而告密人说的重点就是这家人其实不是鳏夫,曾经结过两次婚,但两任妻子都在生下孩子没多久就被丈夫休了,理由是不孝顺婆婆。</p>

信上略略提了一些不孝顺的罪状,比如睡得比婆婆早,起得比婆婆晚,吃得比婆婆多,穿的比婆婆好,好吃好喝的没有孝敬婆婆,干的家务没有婆婆多,跟婆婆说话嗓门太大等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