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刀走轻灵如剑巧(1 / 2)

 虽然对方的山口组供奉级的武士,但同马炮儿交手,还是一招之间,生死立判。</p>

这就是拳差一线论生死的意思!真正的生死相搏,如临兵斗阵,如猛虎搏兔,不论对手功夫高低,双方都是全力以赴,无后退之心,无怀柔之意。</p>

所以一势之间,只看两人综合功夫的高低,临敌相对时的智计,论输定赢。而并不是我们想像的那样,打功夫的低的人,时间就短些,打功夫高的人,时间就要长些。</p>

同这名供奉武士相比,马炮儿的刀法,已经有了剑法的轻灵。</p>

刀为百兵之霸,剑为百兵之君!</p>

一个霸字,道尽了刀法的气势,一往无前,气势如虎。</p>

但剑法与刀法不同,走的是寻隙纳窍的轻灵之意,走的是机巧变化的斗智之力。有一个成语,庖丁解牛,以无厚入有间,就道尽了剑法的真谛。</p>

剑以刃不触兵为上法。</p>

意思就是以剑法破敌,能不接触对方的兵刃才是高明的。如何在破敌时能不接触对方的兵刃呢?自然就是不硬磕硬碰,攻敌之必救,取敌兵械之空隙。</p>

这样自然就必须轻快灵动,刺削精准才行。</p>

马炮儿的刀法,从霸气走向轻灵,就说明他对刀的控制能力,提升了一大步。虽然他的用的还是刀法,撩刀封门,接刀在锷,但在突刺中,他却已经有了劲走轻灵的味道,以一个极小的抖臂动作中,在刺出的刀中就加上了劈削的意思。</p>

而且,他用的日本刀,相较在家乡洛阳练刀时用的中国刀,也要轻上几份。</p>

虽然没有大力气,但马炮儿出刀精准,一刀正削在对方的咽喉上,加上他手中的刀又锋利,对方又正是前扑之意,因此感觉上信手一挥洒,就取了一条人命。</p>

就在马炮儿得手之际,两侧两道人影已经越众而出,寒光闪处,两把长刀就从两侧攻向正在收刀的他。</p>

而此时,马炮和身后的两名华人青年,虎吼一声,踏步进刀,直刺向对方的胸腹,正是攻敌之所必救。</p>

此时,桑田已经扑到了马炮儿的面前,双手错劲,一条武士长刀在双手中如凤凰点头一般,刀头三寸闪着寒光,一闪而下,直劈向马炮儿的面部。</p>

双手错劲,是双手持刀时的一种出刀方法,一般右手在上,左手在下,双手握刀柄。一般出刀时,刀在下垂时,右手回拉,左手推出,刀就往上挑起。而刀头在上时,就右手推出,左手回拉,刀就往下斩落。</p>

因为这样发刀时,刀柄的位置几乎是不动的,所以就好像刀头点下一样。</p>

一般为了加大力量,手臂也可以做小幅度的助力。</p>

这种用力方式,是快刀法。可以做到刀随心发,而不用在发刀前,将刀举起或收回蓄力再发。</p>

所以桑田的刀几乎是瞬发即至。</p>

马炮儿情急之下,右手持刀,左手掌四指一按右手背,刀背担在自己左肘上,本能地担刀架梁,双手一起,横刀架在头前,同时右腿提起,一脚就踏向桑田的前腿膝处。</p>

就听叮当一声,双刀就相交一起。</p>

在这清亮的叮当声中,一声较沉闷的扑声也几乎同时传来,却是马炮儿的前腿,踩踏到了桑田的胫骨上,声响步落。</p>

马炮儿腿一落地,架起的刀就随着步子往前滑进,同时身体扭转,刀尖就往前一滑拉,叮地一声就削在桑田的刀锷上,随着声响,马炮儿的左手从刀下闪电般地抓出,一把就抓住了桑田的刀锷部。</p>

此时,左手回扑, 右手刀柄部抽刀前砸,直凿向桑田的面部。</p>

双刀看走,单刀看手,这个手是指空的这一只手,这只手要配合刀势,行采勾拿捏之法,锁扣对方的兵刃。</p>

刀锷被抓,桑田大惊,忙拼力后夺,欲要后撤,但他刀锷被马炮儿拿住,如何退得开,就感觉眼前一黑,面上剧疼,却是被马炮儿一刀正凿在颧骨上。</p>

马炮儿得势不让人,刀柄凿面,立刻脚下催步,身往前贴,同时左手猛地将桑田的刀往前猛推,同时右手刀柄已经往上扬起,挑打桑田下颌的同时,也正好提刀蓄劲,准备劈落,一刀取命。</p>

但就在此时,身侧寒光一闪,一把长刀直劈向他的右肩头。</p>

却是另一名供奉武士看桑田遇险,挥刀来救。</p>

正好马炮儿右手刀扬起时,刀头往后背垂,这一刀就劈到了马炮儿手中的刀上,发出铛的一声响,直接将马炮儿的刀,劈得砸在自己的后背上,而此时,马炮儿将已经推出,本来要劈下的一刀,就没有劈出去,眼睁睁地看着桑田踉跄着跌到地上。</p>

虽然躲过了马炮儿的夺命一刀,但桑田却也被他一刀柄砸晕了头。</p>

有道是擒贼先擒王,马炮儿想要再追进时,对面的武士会的武士早就抢上来,将桑田围了起来。马炮儿只好心怀不甘地往后疾退,此时,那名劈了他一刀的供奉武士,看已经救下了桑田,也已经急速退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