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毛利康雄的挑战(1 / 2)

 毛利康雄对谢寸官的不服气,正是来源于文无第一,武无第二的那句话。</p>

写文章的人,因为观点的差异,又缺少统一的评卷标准,没有人敢说自己的文章是天下第一!但练武就不同了,说一千道一万,最终是要手底下见东西。</p>

手底下没见真章,说得再天花乱坠,也就是一嘴子。</p>

而且,大家要将实战和试手区别开,试手固然能测出一个人的高低,但却不是绝对的。因为有许多人,特别是吃冷手货,就是靠一两招独门打法咬人的人,他们在试手时,是绝对不会使出自己真正动手时用的打法。</p>

有时你同人玩来玩去,都看人家不行,结果说恼了,真动上手了,一接手,被闪电般地击倒了,也会愕然,也会想不通,但只能是无奈地接受。</p>

因为对方的这种冷手打法,肯定是千锤百炼,有去无回的。因为回去了,他也就没啥耍的了,只能认输了。这也就是所谓的绝招了。</p>

正是这种种的意外,也就造成了武行人互相不服气的态度。</p>

毛利家族其实是以经营和文化见长的,家族里人的大多擅长经营管理,或舞文弄墨的事情。毛利家和头山家的关系,就是建立在以书法见长的毛利家族上代家主同头山家的交流关系上。头山雄就是从小拜毛利永次的父亲为师,学习书法。</p>

毛利康雄却是毛利家的一个异类。</p>

这个孩子从生下来,就气力过人!一身天生的疙瘩肉,从小就匪气十足。</p>

同小朋友们有了冲突,一般不开口讲道理,首先伸出的是拳头。以致他的父亲叔伯、堂兄弟们从小就将他称做“野蛮人”。</p>

而且,好像天生和书本犯冲,一点书都看不进去。</p>

毛利康雄的父亲经营着毛利家的一个中型企业,也是个想得开的人。一看这小子不是读书的料,就直接将他送到他们当地著名的刚柔流空手道大师门下,学习空手道。</p>

毛利康雄在大师门下学了两年多,结果在一次大师同他试手的过程中,直接将自己的师父一个手刀劈得昏晕了过去。</p>

劈晕了师父,他也吓得够呛,就被拥上来的师兄弟们一顿饱打。</p>

但师父清醒过来后,却不但没有生气,而是非常高兴,直夸他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狠狠地批评了那些动手打他的师兄弟们后,并将他介绍到自己的老师那里,继续深造。</p>

毛利康雄很快就在一众弟子中脱颖而出,成为刚柔流空手道的代表人物,参加了几次国际上的交流活动,每次都将冠军的奖牌抱回来。</p>

大家都在为他的成绩高兴时,毛利康雄却在此时,发现了这种比赛的局限性。</p>

事情的原因是一个在比赛中输给他的对手,对比赛结果很不服气,赛后找上门来,两只他切磋。结果,这个人除了学习空手道外,还是个柔术爱好者。俩人一动手,毛利康雄和比赛中一样,一个格切手刀技,将对手切脖打倒。</p>

这在空手道比赛中,他就已经胜利了。</p>

但这却不是正式比赛,没有裁判员!对手在倒地的瞬间,双脚一个夹剪技,将他直接绞翻,然后像一条蟒蛇一样,缠绕过来,用柔术的固技,将他绞住。</p>

俩人纠缠了半天,最终毛利康雄的天生神力,终于没能抵挡住对方的技术优势。</p>

最终被对方牢牢地固在地上,认输了事。</p>

起身后的毛利康雄没有暴跳如雷,他像自己的师父一样敞开胸怀,接受了失败。他将那个象征冠军的金杯双手奉送给那个人,然后就大踏步地离开。</p>

他离开了刚柔流空手道的赛场,转向了柔道的学习。</p>

当他有了一定基础,在日本柔道界崭露头角的时候,他却又离开了柔道界,远赴巴西,去学习巴西的柔术。</p>

巴西柔术虽然脱胎于日本柔道,但却在地面技术上有大幅度的发展。</p>

而有了柔道做基础,毛利康雄学习柔术的速度非常快。基本在半年多的时间里,他就战胜了自己的柔术老师。</p>

恰好此时,笼斗开始风行于格斗界,毛利康雄就参加了这种比赛,从开始的不适应,到最后的适应,再到最后成为笼斗界的佼佼者,在这个过程中,毛利康雄的眼界也得到了开阔。他由此萌生了一个新的理念,无限制的自由格斗,才是一个格斗者应当终生追求的。</p>

他开始步入地下黑拳界,但他并没有沉沦入这种野蛮血腥的格斗中,而是清醒地在这种无限制的格斗中,寻求提升自己格斗技巧的路子。</p>

一面靠打黑拳养活自己,另一方面,他走上了对更高技术的追寻之路。</p>

短短数年间,他几乎转遍了整个亚洲的地下拳场。</p>

在此期间,他学习了跆拳道、斌道、泰拳,甚至是一些地方的小拳种。最后,他到中国沿海城市打黑拳,在此期间,又学习了咏春、蔡李佛、白鹤拳、螳螂拳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