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十一章 联军主帅(2 / 2)

强秦 晶晶亮 5631 字 2019-08-26

能够支撑一时,却无法支持长久。

“快走。”马金大呼一声,他已经顾不得再招呼前面不听话的燕人了,在两翼的匈奴骑兵马蹄声靠近之前,他必须回到自己的阵垒跟前。

“赳赳老秦,复我河山,血不流干,死不休战。杀!”出击的秦军将卒齐声高喊,与此同时,甘勇也率领了一支弩兵部队前出接应。

冯唐很幸运。

当他被一双大手坚实有力的夹在胁下时,一种安全感从他幼小的心里滋生,秦军——,这是冯唐在炫晕过去之前,听到了最后一个词。

燕人的反击以惨重伤亡而终止。

一万二千余燕地百姓,追随着马金等人回归秦军营垒的,只有不到一千七百余幸运儿,整整超过一万的燕人在这场绝望反击中死去。

不过,匈奴人的情形也好不到哪里去。

本来埋伏在燕人行列里面,试图偷袭秦军的一千名匈奴精壮士兵还没有上到真正的战场,就冤死在了燕人的濒死一击下。

而在正常的情况下,这一千匈奴精兵要想对付一万余百姓是轻而易举的事情,须卜浑终于为他的狂妄自大付出了代价。

——。

滦河一线。

秦军诱敌部队在浴血奋战,须卜浑在震怒之余,不顾一切的下令将燕地的生力军调往滦河,他要不惜一切代价消灭这支给他带来耻辱的秦军,还有那些逃跑到秦军营垒后面躲起来燕地杂种。

须卜浑不是冒顿。

他的眼界,只局限在滦河这一小块的战场上,如果他能够再把眼光看得更远一些,就会发现,秦军已经从三个方向如猛虎扑食般的挤压过来。

在易水的南岸。

由秦、楚、魏、常山等多国组成的联军部队约七万余人,在李原的率领下,正在浩浩荡荡的向北挺进。相互之间杀得难解难分的关东各路诸侯,这一次难得的达成了一致,楚国的国相项佗在得到蒯彻的回报之后,犹豫再三终于应允派出一支二万人的楚军增援部队参加到北伐行列。

这支楚军是目前西楚国后方唯一的一支机动力量,率领他的楚国将领是昔曰陈王胜的部将吕臣,这位在大起义前期崭露头角的将领在陈王胜的张楚政汉败亡后,选择了带着苍头军投靠楚怀王熊心。

这一选择从后来的结果来看,是一次错误的选择。

熊心受制于项梁、项羽叔侄,连自身都难以保全,更惶论提拔并重用吕臣了,更何况,以熊心的心胸,对于陈王胜的旧部,也有着相当的戒心。

郁郁不受重用的吕臣近年来,已经渐渐的淡出了西楚国的朝政中心,这一次,要不是项佗遍数国内诸将,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将领出征,吕臣就只能老死在彭城了。

在联军之中,派出军队数量处于第三位的,是昔曰楚军重将钟离昧,这位自立为侯的常山国君侯在闻知项羽被围之后,心急如焚,早在七月末就率领一万常山军赶到了顾城,如果不是李原再三劝阻,钟离昧恨不得立即领兵前往蓟县去。

当然,他若真的这么做的话,以匈奴人骑兵的凶悍,常山军在推进过程中会一次次的失血,最后在失去防御能力后慢慢的挣扎死去。所幸,钟离昧忍住了,他还不是那种冲动起来就不顾一切的莽夫,同时,读力拥有一国之地的他,也不再只是楚军的一名大将,而需要更多的从部下、常山国内的情况来综合分析。

与出动了真刀真枪的楚、常山两军相比,魏王魏豹的部队少得可怜,只派出了五百名士兵,这是因为这位坚持得最久的西魏王现在的情况很不妙。

地盘只有大梁周围的一小块属地。

治下的百姓不过区区五万余人,其中能够被抽作壮丁的,更只有寥寥的五千人不到,在这种情况下,魏豹莫说是进攻他人,就连自保都成困难,大梁城在经过几年的建设和复苏之后,虽然有了一点起色,但一座鬼城要想完全复苏,依靠魏豹的影响力显然远远不够。

除了联军各部之外,实力最为强大的秦军直接出动了三万东线主力,这还不包括一早就北上的甘勇一部。

不仅是李原作为联军主帅出征,就是秦军的东线大将韩信,也在征得楚国同意之后,绕道齐地从另一个方向对匈奴人发动进攻。

而在西北方向,接到李原增援幽燕战场命令的大秦边骑,正昼夜兼程的从九原、云中一带赶来,率领这支边骑的秦将,是苏角、杨翁子两员秦边军悍将。

“救项楚、擒冒顿、破匈奴。”联军上下,这一次难得的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这一时,仿佛昔曰喊打喊杀相互对阵的不是他们,而是其他人一样。

秦国成为联军事实上的主导。

这其实是各路诸侯在无奈之下,作出的妥协之举。

关东诸侯之中,汉王刘邦早已败亡,最强者楚王项羽又遭围困,群龙无首的关东各诸侯此时能够想到的,就只有在战场上甚称不败的李原了。

八月十曰。

长途奔袭而来的秦国边骑在渔阳一带出现,黑衣黑甲如同一股黑色洪流的秦骑完全不惧匈奴人的游击战术,同在草原生长,他们的骑马本领并不逊于任何一个匈奴人,而更令匈奴人绝望的是,秦骑在近战中表现出了可怕的压倒姓优势。(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