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学院附属工坊好赚钱(1 / 2)

大唐仙师 水无形 0 字 2021-11-01

 当皇宫门前被一群群豪商勋贵围堵的时候,一道旨意轻飘飘从皇城里飞了出来。

勋贵豪商还以为是银行之事,欢呼声险些把站在城墙上值守的士兵震得掉下去,可当旨意内容传开,他们竟然发现,银行之事只字未提,反而通篇都在说一个他们听都没听过的词汇——电力!

“啥,啥,啥,这是啥?”

“有知道的人没,解释一下,是不是海外封王一事换了个说法?”

“说个球!电倒是知道,无就是天上打雷那玩意儿,力也知道,人力、马力多得是,可两个字凑在一块儿,天知道究竟是个什么玩意儿?”

“问题是银行一事咋说?某家中一粒粮食都没了,可还差一万石,就等着把分期支付办了,出海捞回来,这迟迟不见动静,是要饿死某啊!”

“呜呜呜呜……”

……

皇城门前的哭泣声直破云霄,可带给大唐百姓的却只是乐子,所谓人生三大快意:洞房花烛、金榜题名、看富人破产!

甭管那个朝代,甭管海内海外,富人破产总是一件让百姓喜闻乐见的故事,尽管破产富人的一棵板凳也和绝大多数人没有关系,但并不妨碍百姓们茶余饭后乐呵乐呵。

但百姓们和富人们一样迷茫,电力这个词汇提前一千多年出现的后果就是全民懵逼。

为此,《大唐皇家仙报》和《学院杂谈》不得不开了一次特辑,就电力是什么东西,他的产生、应用和对百姓、大唐的影响做了一次深度普及。

资料全是由学院的学生提供,沈晨只管把关,虽然其中还夹杂了许多质朴的科学印象,在电力的应用上也仅仅只是照明和沈晨的小电驴。

但是,仅仅如此两样便叫大唐百姓陷入了疯狂。

“黑夜如昼”和“宛若牛马”是大唐百姓印象最深刻的两个词汇,因为这两个词汇和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一想到不用吃草的马和再无黑夜的束缚,百姓们就充满了对电力的期待。

于是,对于电力大坝的建设,百姓们也积极地相应起来,仅仅十天,李二的案几上就堆满了大唐各地争相请求大坝落地的奏疏,有聪明的还奉上了详细的建设条款,言明:只要大坝在当地落地,要钱给钱要人给人,绝不占用朝廷一丝半点的便宜。

奏疏里开出的条件让李二都心动了,很想直接下令就在那几个条件优渥的地方兴建,可往后一查资料……

哎呦,娘的,全是水流几乎没有的地方,穷到县令都只有一套官服穿的地方,就等着大坝兴建,吸引商人,然后收税!

“有如此办事的吗?空穴来风,不知所谓,这些个县令,给朕把他们身上的那身衣服都给扒了!”

长孙无忌和房玄龄好说歹说才把李二的火气压下去。

关键是长孙无忌说了一句,“他们身上就剩下一套官服了,这要是扒了,他们就衣不遮体,有失朝廷体面!”

最后,李二只是下旨申饬了一顿也就过去了。

“为何都想着吸引商人?咱们大唐朝廷的风气什么时候转变得如此爱惜商人了?”

李二很好奇地问道,前段时间海外卖地的时候,几个商人还在学院里被勋贵们一阵嘲讽,怎么现在却多了如此多的吸引商人的奏疏,不合理,大大滴不合理。

长孙无忌和房玄龄一听,苦笑着摇摇头,长孙无忌道:“还不是学院的附属工坊太赚钱的缘故!”

“啊?”

一说起学院的附属工坊,李二就来气,“不就是一些工坊吗?咋滴还赚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