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科举考试(2 / 2)

他毕生的梦想就是收拾大唐那被内乱消耗的有些满目疮痍的河山,重新带领李家王朝回到文明世界的最顶峰,成为世人景仰的目光。而超越贞观时期的一些历史数字就成了他最好的参照,只有这样,他才知道自己的是否成功。

四月十五日,立夏,这个日子本来很普通,可因为是皇帝选定的科举开考的日子,所以格外让人期待。

先是李瑛以皇太子的身份前往三清殿祭祀,祭拜过天、地与三清之后,李瑛开始起身前往国子监。

国子监,相当于大唐朝的官员预备役学校,从这里出去的学生基本上都能混个一官半职的,这里的老师也多是由朝中的方面大员兼职任教的。与后世的贵族学校有所不同的是他们这里的老师都不拿薪水,整个学校也是免费教学,而且还有充裕的奖学金制度,只不过有资格来这里上学的人实在太少了,而且最重要的不是你有没有钱,而是你的出身。

出身,是个中国人很敏感的字眼,尤其是建国初年在伟大领袖的一番洞察之下,全国人民祖宗三代的出身都被彻查了一遍,引得后来人们谈出身而色变。

唐朝时社会的主要的几个阶层分为士、农、工、商这四个大的群体以及吏、僧、道、徒(充军流放)等。在太平时期,从其社会地位的高低来说,士的社会地位最高,因为都是作官的;农民的利益最受重视,因为民乃天下之根本,名誉最好;工、商两个阶层最没有社会地位,而又以专事剥削人们的商人为尤。

你一个富商大贾,哪怕你再有钱是不可以做官的,一个流浪的叫花子哪天他要是心情好都可以去参加科举考试,但是你和你的子孙就不可以。当然,后世的纳捐官除外,满清政府竟公然卖官鬻爵,也算是荒唐到了极点了。

所以许多的生意人,一旦发达了以后,就会在老家置上一些田地,慢慢的形成由商人向士绅转变。

待得李瑛到达国子监时,其余的十名考官在李范的带领下已经守候在那里了,为了维持好这几天的考试秩序,李瑛特意调了一列御林军前来护卫,这些杀气腾腾的大兵,一个个弓上弦,刀出鞘,不要说初次见到此阵势的考生,就是经常见到御林军的一些文官们也吃了一惊。五步一哨,十步一岗,警戒得异常森严。

岐王李范对李瑛这种夸张阵势有些不以为然,但是也不好打消李瑛的积极性,只好任由他去。

李瑛召集众官员,清了清嗓子,还没说话,就听不远处传来一阵人群骚动声,李瑛、李范等闻之色变,都站直起来,意欲前去查看一下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