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学习经验分享(2 / 2)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此第一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

我的理解是第一境界是说人生要有大志,要耐得住寂寞,要苦苦追寻人生梦想;第二境界是说人生要勇于付出,要坚守,要矢志不渝。第三种境界是说只要付出艰辛的努力,成功就会悄然而至。”

“此刻我们正处在人生之旅的第一境界和第二境界,只要我们脚踏实地,精益求精,不满足于“尽力而为”,而做到“全力以赴”,那么当我们蓦然回首时,那“灯火阑珊处”将不期而至。”

“最后,我送给大家一首小诗,不光是送给在此各位高三的“战友”,我更希望高一高二的学弟学妹能一起共勉,因为你们的时间和未来要比我们更加宽广。”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我不去想能否赢得爱情

既然钟情于玫瑰,就勇敢地吐露真诚。

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

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

只要我曾经努力,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谢谢大家。”随着林千易的话语落下,操场上顿时响起一片经久不衰的掌声,雷鸣般的掌声掩盖住了其它的声音,此时在场的所有人都只能听见掌声。

站在老师人群里的闫杰,听完这首诗也陷入了感慨之中,他不是第一次看见这首诗,之前他就已经看过林千易的演讲稿。

当他第一次看见这篇演讲稿时,他就知道眼前林千易确实非常的优秀,只是不知道之前他为何表现的那么平凡,或许是为了“一鸣惊人”吧,闫杰自动脑补了这样一个有点牵强的理由。

身旁高三一班的班主任赵春朝闫杰说道:“老闫,这演讲稿你给润色了不少吧,我可不相信一个18岁的少年能写出那么有感觉的一首诗。”

赵春和闫杰是同一年进入四中教书的,他们两人私下的交情也是十分的要好。

“这演讲稿真是林千易自己写的,我一个字都没有修改过,全是他自己的原稿。”不光是对学生如此,哪怕和自己十多年的朋友说话闫杰也是一副生人勿近的样子。

赵春作为闫杰十多年的朋友,他很清楚闫杰的性格,既然闫杰说稿子是林千易自己写的,他没有一个字的修改,那么事实就一定是这样,而不是闫杰的谦虚和托词。

只是他也是一名语文老师,所以很清楚这篇演讲稿确实写的很好,尤其是最后的那一首诗,更是充满了积极向上的思想,没有一定得文学功底是写不出来的。

“那后面这首诗也是他写的?”虽然赵春很相信闫杰的为人,可出于惊讶他还是又问了这首诗的来历。

“确实,我自认为面还算广,之前我是从来没有看见过这首诗的,昨晚我还特意上网查了一下,结果哪怕相似的诗句都没有。”

2004年是家庭计算机普及的黄金时代,作为高学历的教师人群,闫杰家自然也有电脑。

“这,我现在对你真是服气了,之前我一直觉得不论是教学还是育人,我都不输于你,可是现在。。。”赵春有点意兴阑珊的说了这样一番话。

闫杰有点惊讶的看着赵春,作为十多年的老朋友,赵春很了解闫杰,同样闫杰也十分清楚赵春的性格。

赵春是一个很少服输的人,虽然两人是同事关系而且私交不错,可是在教书育人这一块赵春是从来不服输,赵春一直都不认为他比闫杰差多少,没想到今天会突然说出这样一番话。

闫杰对着有点低沉的赵春说道:“之前我一直都没有怎么关注林千易这孩子,他能有这番成绩其实和我没有多大的关系。”当然闫杰也认为事实本来就是这样,这并不是他为了安慰赵春而杜撰的。

“当年你追到欣怡的时候也是这个样子,或许正如诗里说的那样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赵春说完便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