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是他……(1 / 2)

 奉天殿。</p>

朱元璋把奏折往御案上轻轻一扔,而后看了一眼旁边的一些个珠宝银子之类的物件,再看向面前神色恭敬的朱允炆:</p>

“这是?”</p>

“这是孙儿的一点心意,山东河南灾情严重,孙儿帮不上什么大忙,这是孙儿这些年积攒下来的钱物,希望能为灾民尽一份力!”</p>

“还有,孙儿愿意拿出宗人府供奉的三分之一,支援灾区!”</p>

朱允炆言辞恳切的道。</p>

朱元璋点了点头,心道,你确实帮不上什么大忙,不过这份心意倒是不错的。</p>

于是,朱元璋给了朱允炆一个鼓励的眼神。</p>

朱允炆在收到眼神后,顿时心花怒放,连忙道:“母妃她每日在佛堂吃斋礼佛,为灾区祈福,这是母妃与孙儿一起抄写的佛经,祈求上苍能够保佑我大明!”</p>

说着,朱允炆递上了一块包裹着的黄布。</p>

“哦?”</p>

朱元璋接过来,掀开黄布看了一眼后,旋即笑道:</p>

“不错,是咱的好孙儿!”</p>

“这都是孙儿应该做的,宗室与国同体,孙儿没用,帮不上什么实质性的大忙,如今大明有难,孙儿只能以一片赤诚之心,希望能够感动上苍,降下福祉……”</p>

朱允炆侃侃说道。</p>

朱元璋也是不动声色的听着。</p>

若是以前,朱元璋定会老怀欣慰,夸赞上一番,但是现在……</p>

他没感觉了。</p>

这孩子,还不错,就是和雄英比起来,差的有点远。</p>

虽说把自己积蓄和供奉拿出来,还亲自抄写经书,是一片心意,但说实话,这对于赈灾而言,杯水车薪都算不上,而他的大孙雄英,却是切切实实的解决了赈灾粮款空缺的问题。</p>

要知道这个难题,连整个朝廷,包括朱元璋他自己都束手无策。</p>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啊!</p>

朱元璋心中正想着的时候,安公公轻步走了进来,道:“陛下,颖国公求见!”</p>

闻言,朱元璋眸子一下子亮了起来,连忙道:“快,快让他进来!”</p>

片刻,傅友德一脸激动的进来,当即拜道:“臣,见过皇上!”</p>

朱元璋忙抬手,道:“好了好了,快说!”</p>

傅友德也不坐,而是面带喜色的道:“禀皇上,出来了,结果出来了!”</p>

“明镜从售卖开始,仅仅是在京师,每一日都是抢购一空,根本没有多余的运往其他州府,户部那边经过连夜的盘点,短短七日,明镜售卖的银两……”</p>

朱元璋见傅友德一顿,登时虎目瞪圆:“你他娘的少卖关子!”</p>

傅友德嘿嘿一笑,道:“短短七日的时间,折银七十三万两!已经存到户部那里!”</p>

“好!”</p>

朱元璋下意识的一拍御案,脸上的皱纹都舒化开了。</p>

这一切并没有太出乎他的预料,因为那天和他大孙去看了售卖的情况,知道所得钱两绝不会在少数。</p>

倒是一旁的朱允炆惊的目瞪口呆。</p>

朝廷卖镜子的事情很火热,他也听说了,但没想到竟能卖这么多钱,七十几万呐,据他所知,如今户部能够拿出来用的银两都没这么多。</p>

自己刚刚捐的百来两银子,压根都称不上九牛一毛的!</p>

同时他也暗暗有点儿后悔,要知道朝廷卖镜子这么有钱,刚刚就不该说要把自己供奉的三分之一捐出来。</p>

这点银子对于赈灾已然无用,但是对于自己就不一样了。</p>

因为宗人府那边给的供奉本来就不多,看来这段时间自己要省着点花了……</p>

而这时,傅友德正说到兴头上,也没有注意到朱允炆,拱手便道:“臣恭贺皇上,贺喜大明,得一好圣孙啊!皇大孙实乃咱我大明之福!”</p>

我?</p>

朱允炆听了傅友德的话,有些发懵。</p>

关我朱允炆什么事?</p>

难道说是自己的一片赤诚,感动了天心?</p>

如果真是这样,那自己这点供奉捐出去就实在是太值了!</p>

好圣孙!</p>

这个名头,朱允炆听着肝儿都是一颤。</p>

朱允炆正想着,只见朱元璋已经喜笑颜开,笑道:“好了好了,你也莫要说这许多了,赶紧将这些粮款给拨下去,灾区的百姓都在等着呢!一定要快!”</p>

</p>

“臣,遵旨!”</p>

傅友德连忙拱手领命,尔后转身离去……</p>

看着傅友德离去的背影,朱元璋的脸上依旧带着笑容。</p>

见朱元璋如此的高兴,朱允炆也是笑道:“恭贺皇爷爷,皇爷爷上格天心,此次灾祸定能顺利度过!”</p>

“贺啥呀?”</p>

朱元璋笑了笑,道:“这也不是咱……”</p>

话说到一半,朱元璋停了下来。</p>

现在还不是让他们知道雄英的时候,免得节外生枝。</p>

想到这里,朱元璋话锋一转,道:“炆儿,朝堂之事,你就莫要过于关心,好好读书,才是最重要的,懂吗?”</p>

朱允炆一怔,旋即回道:“孙儿谨遵皇爷爷教诲!”</p>

“好了,那就先下去吧!”</p>

“孙儿告退!”</p>

看着朱允炆的背影,朱元璋笑着低语:“好好读书,挺好……”</p>

……</p>

东宫。</p>

朱允炆将自己去见朱元璋的事情,一五一十的都告诉了吕氏。</p>

当吕氏听到傅友德夸赞好圣孙的时候,整个眼睛都在发光。</p>

不过她也疑惑,傅友德是淮西那一脉的,按理说应该站在朱允熥那边才是呀,怎么会突然给大孙,也就是自己的儿子,这么高的评价?</p>

难道真的仅仅是因为自己带着炆儿抄写佛经,以及炆儿捐赠供奉一事吗?</p>

只能是这个解释了。</p>

因为自己和炆儿的诚心祈祷,才让老皇爷发现明镜这等神物。</p>

一定是这样了。</p>

不然傅友德口中的大孙,除了炆儿还能有谁?</p>

想到这里,吕氏突然目光灼灼的看向朱允炆,道:“炆儿,在这一次灾患没有顺利度过之前,你一定要每日跟着娘亲一起吃斋礼佛,诚心抄写佛经,懂吗?”</p>

朱允炆挠了挠头:“娘亲,有这个必要吗?”</p>

“有!”</p>

吕氏斩钉截铁的道:“灾患如此,皆因人事不修,人事不修,上天才降下灾祸。”</p>

“你想想,你这一次跟着娘亲吃斋礼佛,上天就降下明镜这等神物,如果这一次灾患能够顺利度过,你皇爷爷还不得感念咱娘俩的好?”</p>

朱允炆赞同的点点头。</p>

吕氏再问道:“你皇爷爷还跟你说什么了?”</p>

朱允炆回道:“走之前,皇爷爷说,让我莫要过于关心朝堂之事,好好读书才是最重要的。”</p>

“莫要过于关心朝堂之事?好好读书?”</p>

吕氏微微眯起眼睛,反复思量着这句话。</p>

良久。</p>

吕氏才悠悠道:“你皇爷爷他年少的时候不得读书,但是他最重视的就是子孙们的教育,你看看他请了多少大儒来教导你父王和你,所以想得到你皇爷爷的欢心,好好读书是必须的!”</p>

“至于莫要过于关心朝堂之事,我记得你皇爷爷曾对你父王说过,他要把棘杖上的那些刺都给去掉了,再交给父王,想来,他也是这样对你的!”</p>

“真的?”</p>

朱允炆顿时目露精光。</p>

吕氏笑了:“当然是真的了,母妃怎么会骗你呢,你这段时间就好好呆在宫里,吃斋礼佛,好好读书,不要再去见徐妙锦那丫头了!”</p>

“娘……”</p>

朱允炆还想争辩,却被吕氏打断了:“你知道你娶什么样的女人,你皇爷爷才欢喜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