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有相逢 第五十一章 垂溪小镇,连环坞(1 / 2)

 一场相识,一场空。</p>

陈玉知装出了一副毫不在意的样子,甚至都把自己给骗了过去……</p>

侯岑颜与道静师太一般,失了青丝却仍是出尘。</p>

她走进了岚山塔。</p>

他下了宝华山巅。</p>

小小寺庙前,四少捻着碧玉罗汉珠见少年归来,言道:“陈玉知,人生在世,莫愁前路无知己!”</p>

道袍少年莞尔一笑,小和尚说起教来有模有样,高深莫测得很,要比邙山上那个好喝青梅酒的李三问强上许多。</p>

陈玉知伸出手掌,狠狠揉了揉小和尚的脑袋,言道:“四少,我们要下山去了,就此别过吧。”</p>

小和尚放下了罗汉珠,瞥了瞥两人,笑道:“有缘再见!”</p>

小杂毛跟着陈玉知走下了宝华山,一步一个台阶,都说上山比下山难,此时两人却走得更慢了,兴许是没了去处,没了佳人,索然无味。</p>

“陈玉知,你打算去哪里?”</p>

“从前我不希望成为笼中雀,向往自由,但真的到了江湖中,居无定所又觉得有些寂寞……哎,四处走走吧。”</p>

一月匆匆而过,少年又换回了青衫,小杂毛的道袍单薄,入冬后难以御寒,这一月两人朝北行迹,偶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偶有河边驻足跌坐看鱼。</p>

垂溪小镇地处扬州边界,与徐州仅有一溪之隔,故而小镇得名垂溪。镇中绿林好汉颇多,却无人作恶,小镇百姓满脸无忧之色,此事皆归功于江湖赫赫有名的十八连环坞。</p>

连环坞位于扬州与徐州的交接,一边靠山,一边靠海,偶有耐不住寂寞的好汉外出放风,垂溪小镇便成了个好去处。都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小镇便是靠着十八连环坞的人脉,做起了各种营生,酒馆、戏园、青楼、赌坊一应俱全,就连去铁匠铺中购置把趁手兵器,都要两日才能提货,由此可见一斑。</p>

</p>

两人走进了小镇,李溪扬这些天发现了少年有个习惯,他每到一处地方,都会先去酒馆坐上一坐,一来是品一品地方酒种,他曾经说过:“一处地方的酒好或者不好,其中可有大</p>

学问,从一杯浊酒可以推断出当地的气候、地貌、庄稼,再细品,还能够发现手法、配料、年份,淳朴之人所酿的酒就是要比奸滑之人酿的香醇。”</p>

二来便是在品酒之时琢磨琢磨旁人神色,从一家小酒馆就能看出当地的民风如何,再仔细侧耳倾听,还能够知晓许多江湖中的大事小事,偶然运气好,说不定还能听到一些江湖大侠的家中琐事与房中秘事。李溪扬原先对青衫少年的说法嗤之以鼻,好一口酒就好呗,又不是什么丢人之事,何必造作出这么一套颇有道理的说辞?</p>

但时间久了,小杂毛发现陈玉知并未胡言,就如前些日子在淮水,陈玉知闻了闻酒香,便能道出个一二三来,他说:“扬州一带风调雨顺,土地虽谈不上肥沃,却也是种植水稻的好地方,春季播种夏季收获,夏季播种冬季收获,也叫双季道,而这新年稻谷与陈年稻谷所酿之酒味道不同,前者需发酵更久才可饮用,而后者却不需要太长时间,但口感便会差上许多,淮水酒肆选择用陈年稻谷酿酒本没有问题,成本关乎铜板碎银,若不斤斤计较如何经商?但这陈谷发酵的浊酒日子还未到,便拿出来招待客人,就有些说不过去了,由此可见淮水民风,虽说不上奸猾,却也不淳朴。”</p>

李溪扬瞧着镇中人潮,言道:“先去找个酒馆坐一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