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六章 得意(1 / 2)

 刘侃认为朝廷把福建定为清丈田亩的试点,是错误的,是对福建的地方情况不了解的。</p>

汉唐五代时期,中原大规模的人口迁居闽中,切断了闽中越部原有文明的发展,代以中原地区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制度。</p>

在这个过程中,为了适应社会以及谋求发展,民间从上到下都附祖塑宗,建祠堂,修族谱,宗族势力远比内陆要强势。</p>

这是闽地的环境所决定的,不是人力可以改变。</p>

朝廷要做的是引导,绝对不是强硬的逼迫,就如以前的禁海的决定,完全不顾及闽地的民意,导致最后事情变的更坏。</p>

不但没有达到朝廷想要的地方清平的效果,反而完全违背了朝廷的初衷,使得地方糜烂。</p>

每个人的思想决定了他的态度,耿定向虽然只和刘侃见过一次面,已经明白了刘侃对自己的态度。</p>

</p>

昨日和二司官员见面后,今日发现气氛不同往日了,前几日想着办法在他面前露个头,混个脸熟的人少了。</p>

没有不透风的墙,关于福建清丈田亩的事,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人们都在观望。</p>

既然如此,耿定向直接下了地方,人生地不熟,离不开熟悉当地情况的吏员。</p>

乘坐着四人官轿,前方伞盖仪仗开道,用的银浮图案,一行数十人,也不可能隐瞒的了踪迹。</p>

虽然没有特别的宣扬,每到一地,当地的官员早早就出城二十里恭候。</p>

一路下来,耿定向的脸色越来越黑。</p>

通过公文,是很难全面了解地方的,所以新官上任,都会巡视各地,不光是认识下属,也是对地方民勤的了解。</p>

这一路来,闽地的风俗和内地很多不同,于是诧异的问县官,“为何此地如此多的民堡?”</p>

县官不想多事,找了个理由,说道,“嘉靖朝时,此地倭乱,所以地方百姓迫不得已修堡自保。”</p>

耿定向不是傻子,有些民堡看上去是新修的,倭乱都过去多少年了,如今几年来,地方早没有倭乱的事报。</p>

同时,李志省也在下地方,不同于耿抚台的官驾,他说动了一位老吏作为向导,一行三四人而已。</p>

到了一地,发现一大户张灯结彩,大办喜事,原来是子孙婚嫁之日,乡野地方很难见到陌生人。</p>

大户家主,发现对方穿着不俗,上前结交,请几位赏脸去喝一杯喜酒。</p>

李志省想了想,同意了,脸上带着笑意,被大户家主请了进去。</p>

大户家主见过世面,虽然没有明言,通过对方几人的举动,知道李志省才是做主的人,请了他上主位。</p>

李志省会来事,一应礼数不少,更让大户家主开心,留几人过夜,李志省也不反对。</p>

到了夜间,事情忙完,大户家主请了李志省一行人庭院吃酒。</p>

李志省也很奇怪,这户人家,白日的宴席虽有几十桌,还有戏班子唱戏,规模不小,但是宴席上的菜肴却比较普通,连鹅都没有。</p>

要说大户家中资产不丰,但是看了摆设却不俗,珍珠珊瑚奇珍等应有,丝毫不弱于江淮大户。</p>

几人坐定,家主开始自我介绍,展露家中的实力。</p>

家主对这行人很好奇,绝不是地方的官员,因为地方官员他都熟悉,或者面熟。</p>

这行人口音不是闽地口音,倒是像湖广地方的,却又估摸不准,此地以前有湖广籍的官员,语音还是有些差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