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房山县黄巾军(1 / 2)

汉帝伐天 萧凡辰 0 字 2021-10-24

 房山,位于冀州,常山郡的北方。</p>

常山郡北方,地广人稀,是一个荒凉之地,房山恰好坐落在这片荒凉的土地上。</p>

房山附近有座小城,因为倚靠房山,故而取名房山城。房山城是一座小城,人口稀少,若不是常山郡北方确实辽阔,也不会建立这么一座小城。房山城,往东可至南行唐,往南可至井陉,东南方可至灵寿,交通到还是通畅方便。</p>

黄巾起义,战火几乎焚烧着整个大汉的土地,尤其是冀州,因为“大贤良师”张角是钜鹿人,冀州的黄巾军,贼势更凶。不足一个月的时间,几乎整个冀州的城池沦陷,常山郡也难以幸免,甚至连房山城这座荒凉的小城,同样难逃黄巾军的祸乱。</p>

大汉王朝,人口繁多,人口数亿,天下郡国的人口,无一不是百万之数,人口数万的县城屡屡皆是,单单是房山这座荒凉的小城,人口也超过了一万之数,外加一些乡亭的人口,足足有二十万之数。</p>

房山城,地处荒凉,百姓贫苦,赋税可养之兵甚少,但即使这样,房山城也有着近三千的兵勇,常年驻守城池。</p>

前不久,房山城遭到黄巾军祸乱,黄巾军尚还未至,县令等大小官员,皆是吓破了胆子,把县府钱财扫掠一空,携带家眷,弃官而逃了。这其中包括了房山城的军事主官县尉大人,县尉临走之时,城中的几个大户人家的钱财均被他劫掠一空。</p>

县令,县尉等大小官员一跑,房山城大乱起来,人心慌乱,百姓逃窜,守城兵勇也是大片的溃逃,等到黄巾军兵临城下之时,守城的士兵,只有石峰等几个军事小官,以及一百多个兵勇了。房山城一战,毫无悬念,三千黄巾军,只用了不到一个时辰的时辰,便攻破了房山城,守城的一百多个兵勇多数为国捐躯,只有石峰等数十人趁乱逃出城去。</p>

房山北方不远,二十多里,有一条河流,叫做滋水河。整条河蜿蜒而下,贯穿整个常山郡,河水的上游,便在房山县境内的滋水乡。</p>

</p>

滋水乡,位于河流两岸,土地肥沃,是房山县境内少有的富裕乡。滋水乡,是方山县十六个乡中人口最多的,人口接近两万之数。但由于滋水乡靠近房山城,又是房山县有名的富裕乡,房山城刚刚沦陷不久,这里便遭到了黄巾军的大肆劫掠。黄巾军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他们不像是农民起义军,更像是一群贪婪的贼匪,不但没有维护农民百姓的利益,反而大肆的祸乱乡里。</p>

此时,滋水乡,房屋焚毁,钱粮尽失,十室九空。无数的百姓,长途跋涉,远赴他乡,组成了大量的难民队伍。一波波黄巾军,四处游荡,追击着逃亡的百姓,凡是被追上的百姓,钱粮均被劫掠一空,青壮拉去做兵丁,妇女直接按倒玷污,老弱病残而是直接杀死,或者是抢走粮食,任其自生自灭,饿死途中。</p>

惨不忍睹的一幕,时刻发生着。</p>

通往房山城的管道上,大量的灾民,前仆后继的慌乱逃窜,孩童妇孺的哭泣声,屡屡皆是。他们要尽快的离开这里,离开他们的家乡,前往更远的地方,没有目标的前进着,直至走到一个没有黄巾军,没有兵灾战乱的地方安顿下来。</p>

官道上,迎着灾民的队伍,四匹骏马慢慢的前行着。为首一个面容冷酷的年轻男子,胯下一匹雪白的踏雪宝马,身穿金甲,金靴,双鬓束带,红色披风,迎风飘扬,手中一杆黑蟒长枪,乌光缭绕,整个人英俊不凡,气宇轩昂。</p>

现在,是房山城沦陷的第七天。</p>

燕戎一行人,在人流之中,鹤立鸡群。看着这些狼狈不堪的灾民,燕戎的面孔,阴沉可怖,纵然是控制力极其的他,此时也是浑身略微的颤抖起来,这是气的,这一路来看的太多了,他没有想到,黄巾军竟然这般的丧尽天良。</p>

七天的时间,石峰的伤势也好转了许多,加之“生还丹”的功效,气色也好了许多,虽然不能够剧烈的运动,但也不影响正常的行动了,骑着战马缓慢的行走倒是无甚大碍。石峰便是这滋水乡的人,看着一个个同乡,背井离乡的逃难,钢牙紧咬,狠狠的攥着拳头。由于握拳拉动了肌肉,肩背上的伤口上,隐隐一丝血迹又殷殷而出。</p>

正在这时,房山城方向,灾民的队伍突然骚乱了起来,吵杂声连成一片,灾民四散逃窜起来,亡命似的奔跑起来。</p>

“黄巾军,黄巾军追上来了。快跑,乡亲们,快跑啊!”</p>

灾民后方,一个老态龙钟,长须齐胸,貌似村长的老汉,拄着手杖,大声的嘶喊了起来。</p>

果然,老汉的话音刚刚落下,南方天地之间,房山城的方向,一缕黑线渐渐的变粗变大。紧跟着,便是稀稀落落的马蹄声响起,十几匹骏马渐渐的映入眼帘,骏马之上,端坐着十几个头裹黄巾的汉子,手持着马刀,直奔灾民追击了过来。十几匹骑兵的后面,一百多个头裹黄巾的黄巾军步卒,跑步相随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