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章 :中产阶级(2 / 2)

民国战神 钧申 0 字 2021-10-21

南货店的生意极为火爆,南方的各种特产,都大量汇聚在上海,对于那些离开了家乡来到大城市的人们来说,过年必然是要买上一些家乡的特产。

渔产市场也极为火爆,各种各样的海鱼在市场上都能见到,那些渔产捕捞上来后,大量供应到上海。

除了熟知的大黄鱼、小黄鱼、带鱼、鱿鱼、海参、鲍鱼之类,还有远洋捕捞到的各种海鱼,如金枪鱼、鲑鱼、石斑鱼、鲸鱼、大龙虾等等。

其中大型海鱼已经变得非常常见,很多大型海鱼的重量甚至是比牛还要大,鲸鱼就更不用说了。

市场上还有大量的鸡、鸭、牛、羊、猪、兔等肉类。

同时还有全国各地以及世界各地运来的水果,苹果、柑橘比较常见,还有大量从越南、高棉、暹罗、印尼运来的热带水果。其中一些水果还是从印度、澳洲、南美运来的,不过都是一些能比较耐保存的水果。

食糖的供应也很是充足,广东、广西、台湾、越南、高棉、暹罗、印尼都种植了大量的甘蔗,为中华民国提供食糖,北方则种植了很多甜菜,特别是东北一带。

老百姓的物质生活已经越来越丰富,物质供应量不断增长。

因为中华民国在肉类上采取分级制,老百姓也认可这种分级制,因为很多养殖出来的肉类味道很淡,而且根本不怎么补,只要是懂得观察生活的都能吃出区别来。所以年关的时候,老百姓购买那些肉类,都愿意花钱买高档的甲级、乙级肉类。尽管价格更贵,但是以此时普通工人的收入,节假日买上一些还是消费得起的。经济不那么宽裕的,则有大量的低级肉类可供消费,也能轻轻松松就办上一大桌鸡鸭鱼肉俱全的除夕晚宴。

而在边上的苏杭,也发展速度极快。这里有中华民国最多的人才,人们的发展意识最为强烈,历代都是中国最发达的地区。

苏州和杭州的城市人口,也都相继突破五百万的规模。其中苏州是中华民国的文化中心,杭州也是一个文化副中心。

其中苏州周边都是平原湖泊地带,经济铺展能力强大,而且不缺发展人才,经济发展也非常快速。因为之前不在西北政府的管辖范围,经济发展虽然相比浙江落后,但是此时凭借强大的优势,正在快速追赶。

杭州周边山地较多,但是杭州的经济发展却可以依靠航海业和造船业,主要向宁波方向形成了中华民国主要的造船区域。

而苏杭两地,也因为适宜居住,很多地方的房价比上海还要高。

中部城市经济比较发达的则是武汉、成都等地,中部地区农业资源丰富,肉类供应非常充足。

特别是牛肉供应上,中部地区因为平原众多,所以农业产出比较高,也成为中华民国主要的牛肉产区之一。

渔产方面则是以淡水鱼为主,淡水鱼资源十分丰富。海洋渔产,则是消费鱼干、鱼罐头为主。

西北经济区则依旧是以甘肃、陕西南部为主,经济增长速度明显跟不上华东和华中地区,不过因为中国民族财团在这里崛起,工业也发展最早,所以产业比较高端,现在基本上就是以机械制造、高端军火制造为主要经济支柱。而机械制造和军火制造的产值很高,所以这里的消费能力也最强。

一到年关,西北民众的年货虽然比不上沿海省份逊色,很多年货甚至是用飞机空运到西北以及四川成都等城市。

海洋中的渔产,热带的水果,新鲜的大棚蔬菜应有尽有。

西北有大量的中产阶级,那些从事精密制造业和机械设备制造的技术工人数量极多,收入很多都是中产水平。同时西北此时依旧是军事中心,有大量高收入的军人常住在西北。更有大量收入达到中产阶级甚至是高产阶级的工程师、发明家。加上教师、医生、公务人员这些中产阶级,形成了非常强大的消费能力。

全国的高档年货都在往西北汇聚,价格根本不是问题。

西域省的消费能力也还不错,特别是西域的几个大城市,也有大量的人口聚集,形成一个个大型城市。

西域省的产业支柱也就是农业、冶金、军工制造、矿业、炼油这些,处于比较低端的生产环节,不过生产技术很先进,也有不少中产阶级存在。这些中产阶级主要就是靠经营农场和牧场,以及那些开发中小型矿产的。另外西域省的工业也有很多技工、工程师是中产阶级,教师、公务员、医生这些也能达到中产阶级的消费能力。剩下的就是一些经营商业的商人了。

中产阶级也是中华民国日子最好过的一群人,可谓是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不像那些比较强大的民资被财团盯着,也比工人赚的钱更多。

扶持更多的中产阶级,也是整个国家的政策。军方已经扶持了很多中产阶级,特别是那些退伍兵的机会最多。立功的退伍兵基本上可以分配到比较优良的中小型资产,例如农场土地、矿产、林地。

国防军历次对外战争的过程中,攫取了大量的土地,除了打包卖给财团外,那些优良的中小型资产有些卖给民资,有些则分配给退伍兵进行开发。同时银行也会为他们提供低息贷款。

大量的退伍兵在退伍后成功的成为了中产阶级,成为消费的主力军。这些退伍兵也是最先享受到战争红利的一批人。

在职的军官们,则一般会拿到财团开发那些打下的土地的股份,包括农业、矿业、林业、牧业等方面。

所以中华民国西北派系出来的军人,基本上都不会穷到哪里去。那些没有分配到优良资产的退伍军人,要么自己创业,而他们也能拿到低息贷款。要么就是到财团旗下的企业当保安、技术工,甚至是当管理人员。

也有一些军人退伍后从政,不过要在行政学校学习个几年。中华民国的选举制度实际上并不是很完善,除了选举地方和中央的议员,以及选举总统之外,其他的官职很多都是委派,而民众拥否决权,对不满意的官员可以进行投票罢免。

退伍军人的就业环境可以说是非常好的,基本上不用发愁会失业。收入最起码都能达到均等工人收入水平。

自从收编了北洋军之后,从北洋军收编过来的军人也开始享有原先西北国防军的福利。而那些被遣散的北洋军士兵,则也有比较好的就业安置,愿意学技术的,都是军部出钱,加上中央补贴政策,学费基本上都免了。

其中从军人中涌现出来的企业家此时已经拥有了极大的规模,这些退伍军人创业成功后,基本上都加入了中华商会,成为被认可的民族资本商人。

毕竟这个时代,到处都是商机。到处的产业都还未被开发出来。

只要有眼光有头脑,加上退伍兵申请贷款很容易,财团也会对这些创业退伍兵予以一定的市场资源的支持,创业成功的非常多。

失败的也是有的,毕竟不是谁的命运都合适当老板。不过当工人也能活得很好,所以并不需要太过强求。

那些军人企业家,也被中华民国的一些人称之为少壮派资本家,这些少壮派资本家因为有军方背景,财团基本上不会坑他们,在创业项目上财团是最明白什么项目能赚钱的,也会向这些有军方背景的退伍再就业的军人提供项目信息,加上有财团的资金、技术、管理人才方面的支持,只要命运不是那么衰,想创业失败都难。

军方和财团的想法也很简单,那就是既然要大量扶持中产阶级,那么不如先扶持这些退伍兵。因为这些退伍兵的思想经过军队的灌输,都非常统一,具备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纪律,并具备团队合作精神。

中国民族财团讲究的就是民族意识,同时财团也是一个需要团队合作的存在。身后也需要一堆的小弟。

放着这些思想统一的退伍兵不扶持,而大力扶持那些不知根不知底的群体,并不是明智的选择。

当然除了退伍兵之后,其他的群体的中产阶级也是需要扶持的,但是并不像退伍兵那样进行大力扶持。其他群体要想成为中产阶级,看他们自己本事。机会基本上遍地都是,只看他们能不能把握住。

而很多致富渠道,实际上只是需要一个入场券,并不需要花多少脑子。而这些渠道,则被军方和财团大量的留给了那些退伍兵。这只是一种财富分配制度,只看财团和军方愿意分配给谁。

所以大量的退伍兵被扶持成为了中产阶级,成为消费的主力军。也有不少退伍军人在经过扶持后,加上本身命运不错,成为了资本较强的高产阶级。这些少壮派资本家,也逐渐成为中华商会的骨干。

而财团扶持起来的那些民族资本商人,也使得财团拥有了最强大的关系网络,某个项目只要策划出来,马上就能以极高的效率执行下去。有最强大的渠道、宣传,有最好的专业人才,整个关系网高度配合。然后利润方面再一级级的分下去,财团吃肉,下面的民族资本商人也能喝汤。

那些退伍兵也因为财力的增长,取得了一定的社会发言权。而他们本身所坚信的民族主义,也成为了社会的主流。

而中华商会,也逐渐变成了一个‘资本军队’,严格的纪律,浓烈的团队精神,找到目标后便如群狼一般扑上去,中华商会也经常进行资本围猎。

此时中华民国因为有大量中产阶级的存在,也成为了消费的主力军。特别是在汽车、电器方面的消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