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绞杀民资(2 / 2)

民国战神 钧申 0 字 2021-10-21

显然房子是不能打仗的。

和战争相关的是钢铁等产业,汽车制造等钢铁消耗大户才是拉动战争潜力的主力军,所以汽车消费是最为鼓励的。

至于房子嘛!有了汽车都可以将就着,郊区那么多地皮,随便你盖,随便你住,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都不在房地产上收取多少税收,尽量降低房地产价格。

在这样的政策下,中华民国的各省民资一时间马上感觉日子不是那么好过了。

财团各个领域都开始发力,加强在各省的垄断经营。

其中重工业方面中国民族财团是毫无悬念的保持着高度的垄断,而北洋财团和奉系财团的重工业也开始发展,但是第一期的建设还未完成,产出不大,对中国民族财团在重工业方面的垄断还无法构成冲击。

民资扎堆的地方主要是轻工业,轻工业方面的垄断此时财团正在不断的加强。

好管理的直接财团经营,不好管的则选几家经营不错的民资企业进行控股,这个方案持续多年了,财团控股的轻工业到处都是,形成了一个很庞大的轻工业垄断体系,不过第一次世界大战轻工业利润像是坐火箭一样,导致民资开始冲击轻工业商品的垄断地位。

此时中国民族财团提高原材料价格,另一方面提高商品出厂价,同时提高电费、水费、运费,民资在轻工业领域当即溃败。

而财团掌控的轻工业垄断企业,虽然每一种商品都有好几家企业受财团控股,但是这些财团控股的轻工业企业的商品价格确是没有提高多少,因为这些企业暗地里都得到了财团的补贴。

很快市场上就出现了一种非常奇怪的现象,大量民资企业的商品的价格都开始上涨,但却总是有那么两三家企业的商品其价格上涨幅度却很低,这些商品开始迅速攻占市场,老百姓自然是认准那些价格低的商品。

而且这些价格低的商品还一个个都是名牌,这些不涨多少的商品的广告做得依旧凶残,报纸、街头、广播这些广告平台上经常能够看到和听到这些牌子的广告。

于是乎,这些牌子即成为档次,也代表着实惠。

而那些溃败出市场的民资却也没有亏多少,毕竟这些年经济环境这么好,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们更是大赚一笔,此时就算是溃败了市场,但是他们也完成了资本积累。

死的是那些赚了钱没预料到这个局面,将资本继续投入生产扩大化的那些老板,现在一个个都倒了血霉,钱被套在厂房和机器里抽不出身。

其他的民资老板则完成了较大的资本积累,从轻工业领域退出来,再还掉银行贷款之后,他们手上还有不少钱,正寻找着新的投资项目。

沈凝云倒是没有对这些民资赶尽杀绝,一些经营管理方面确实不错,同时懂得更换生产技术的轻工业老板在这次绞杀中也勉强撑了过来。

这些撑过来的民资老板则走运了,很快就被财团进行控股收购,双方进行合资经营。财团为这些合资企业提供优惠的电价、水价、运价,以及优惠的原材料价格,利润马上就上去了,同时他们的商品也可以卖到全国各省去,财团为他们提供经销渠道。

至于那些抽身的民资老板,沈凝云也为他们提供了新的投资方向,那就是钢铁、汽车制造等重工业投资。

轻工业方面你提升战争潜力方面已经没太大余地可以挖掘了,那些民资老板手上的钱放着又会变成无效资本,这个时候将他们撵出轻工业领域,另一方面则将他们吸引进重工业领域的投资。

融资在股市上展开。

相当于那些民资老板直接投钱进来购买股份就可以了,每年就有分红,赚钱是肯定的,为了将那些民资拉进重工业投资,沈凝云掌控的中国民族资本在这方面给也民资放了一条生路,但是这些重工业上市企业虽然在融资,但依旧是财团控股。

此时的沈凝云依旧愿意拉着民资一起赚钱,但是要看是在哪方面赚钱,轻工业方面那些民资老板自己建工厂,他们在管理和技术更换上都难免跟不上,而且在员工待遇这个财富分配环节上也容易不规范,侵吞工人利益。

这个时候的中华民国要扩大重工业规模,自然是不嫌投资重工业的钱多,只要这些民资愿意将钱投入到重工业当中,基本上是亏不了的。

当然,暴利的时代也已经远去了,投资那些财团控股的上市重工业企业,尽管能够赚到钱,但是每年的分红已经没有之前那些民资老板投资轻工业时的那种暴利的,每年也就是10~20之间的资本回报率。

在此时的中华民国,民资要想站稳脚跟很容易,他们也许能在某一个领域站稳脚跟,但是他们如果开始向资本财团的方向发展,则会被中国民族财团设套挖空元气。

尽管中国民族财团不会刻意的对付某一个民资老板,他们要想向更高层次的资本财团发展,那就必然遭到中国民族资本财团的狙击。

而这些民资老板必须守法,该交税就必须交税,如果触犯法律的话,那么也许没那么高级的时候,小心一些也可以躲开监管。但如果一旦发展到了一定层次,被上面给盯上了,那么过去做过的那些行为,就会成为倒台的毒药。

这也是为什么一些上档次的官员、企业老板都非常谨慎的原因,到了一定层次,他们是时刻被人盯着的,所以这些人口头上都告诫他人要守法。后世而那些不怎么上层次的老板们,暗地里的龌龊事却是没少干,他们则认为要发财就要冒险,这些人只是没有到一定层次,上面的人没有盯上他们而已。

此时中华民国则是不管上面还是下面,都在盯着。

西北政府构建的行政监察体系非常严格,一旦那些民资老板偷税漏税,发现后直接就是大额罚单,一些人甚至被罚到破产。漏网之鱼虽然有,但是风气却是刹得住。

民资在中国财团的驱赶之下,很快就有大量资本涌入重工业投资领域,这些民资进入重工业领域的渠道只有股市。

而他们想要自己办什么钢铁厂,在这个时候的中华民国是不现实的了,很多资源此时不是你想买就有的,中国民族财团根本就不卖。

老百姓在这场对民资轻工业的绞杀受影响不大,尽管原材料价格上涨,但是商品价格上涨幅度不大,另外那些水电价格也只是针对工业方面的,居民用电用水还是维持原价。

中国民族财团这次发力,直接奠定了中国民族财团在轻工业商品方面的垄断地位,而在重工业商品方面此时也是垄断的,不是北洋军阀和奉系军阀的重工业这则在发展,用不了几年就会向中国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