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大捞一把(2 / 2)

民国战神 钧申 0 字 2021-10-21

一时间《大公报》等报纸都纷纷报道了西北军的这一行径,批判者有,赞赏者有。

批判者认为,西北军匪气不改,便如昔日的李自成的农民军入京一般,大肆的拷饷,结果军队迅速。

这是在暗指西北军就像是明末李自成的农民军,终究不成气候。

但是上海《西北日报》则轻描淡写的进行报道:“西北军进入北京后,秩序井然,对百姓秋毫无犯,官兵买卖公平。同时西北军对北京城进行了财富再分配,并对作战中损毁的百姓资产进行赔偿……”

一句财富再分配,就将抄家的举动轻描淡写的概略了过去。后面重点报道西北军如何如何的纪律严明,其中一大篇是报道西北军赔偿老百姓被损毁财物的。如保定老百姓,战斗中被损毁的庄稼、民房,人员伤亡都列入赔偿范围。

这样的赔偿只是小钱,但是却收到了极好的效果。在经过报道后,民众普遍支持西北军,并支持西北军对那些达官贵人的家产进行查抄。

战争打到这个时候,满清政府毫无抵抗能力,此时的中国局势极为不稳定。一旦西北军要扩大战争,日本和英国根本无力阻止。

因为日本和英国都威胁不到处于内陆中的西北政府,而他们既然要保住满清,自然不可能进攻满清还在占领的地区。

英国、法国、美国、德国、日本都相继介入,就连德国此时也不支持西北政府发动战争夺取中国政权,尽管德国人没有明确表态,但其介入事态时的举动已经表明了这一点。

西北政府也不想扩大战争,双方在列强介入后,迅速达成临时停火协议。

只是,西北的那些少壮派不这么想。

对于西北军拿下北京,西北少壮派非常激动,这些少壮派青年学生,此时是西北的栋梁之材,来自全国各省的文化青年,普遍都是少壮派。

这些少壮派青年高喊推翻满清,希望西北政府能够尽快的组建一个占领整个中国的汉族政权,将所有同袍都从满清统治中解救出来。

如果西北政府这时候与满清及列强达成妥协,那么必然遭到诟病。

但是此时确实不能打,第一中国还不到真的要打的时候。此时满清还是有几年气数的,还有一群终于满清的人存在。

再则明年全球橡胶股票热潮就要到来了,这时候如果和英国佬的关系搞差了,沈凝云在国际市场浑水摸鱼的计划就泡汤了。

同时,西北政府这么点兵力,如何控制整个中国?

当然,兵力可以扩充,但是行政人员等方面呢?还有财力等方面呢?

种种方面都注定了西北政府不能继续打下去,一旦无法快速解决满清,那么将会给中国带去,对老百姓来说不是在解救,反而会使老百姓的损失更大。特别是在各列强都支持满清,抵制西北政府的时候,强行开战绝不可能快速结束战争。本来中国就是一个烂摊子了,再打上一场那就更是千疮百孔了。

此时如果能够停战,西北政府不仅能要都一笔赔款,同时还能多割据一两个省的地盘,并且抄家获利颇丰。从财政上来说,这一场战争西北政府已经拿到了足够的好处。

如何向少壮派交代却是一个问题。

沈凝云经过一番思量之后,决定将矛盾转移到列强身上,连日下来西北报纸都在报道满清勾结列强,对西北军进行的种种威胁。

沈凝云在电报中说道:“只要我们把视线转移到列强和满清身上,那么少壮派就不会将仇恨转移到西北政府身上。”

这些少壮派作为西北的重要人才,如何团结他们这些不够理智,充满一定浮躁情绪的少壮派是一个很有技巧的问题。一味的打压和解释,是没用的。对于这些中二青年,有时候也是要顺着他们几下,等他们年纪大一些了,自然不会那么极端和浮躁了。

再则,等西北政府再发展一些年头,在内部也会逐渐达成一个统一的思想,教育救国、工业救国、军事救国三管齐下的路线也就会得到认同,而偏激的军事救国思想也会逐渐失去市场,到时候他们就会明白,这三条路线是任何一条都不可舍弃的。有时候,某一条需要向另外两条一定程度的妥协。

西北政府的舆论宣传很快就奏效了,西北少壮派们将仇恨的目光投向了勾结外部势力的满清。

并进一步的对满清政府失望透顶,认为满清政府为了维持统治,毫无底线的勾结列强,是一个腐朽到了骨子里的异族政府。

对于西北政府,少壮派非常满意了。西北政府能将满清政府打败,意味着西北的路线是正确的。西北政府教育、实业加军事的路线是走得通的。

西北政府与满清政府谈判则继续展开,双方在北京进行着和平谈判。各列强纷纷介入,俄国人也来插了一脚。

尽管俄国此时对于向远东扩张的念头已经被英国联同日本给了这头笨熊当头一棒,但是俄国依旧想从中国攫取更多的利益,只是现在将限于非军事手段,而是改为外交加经济掠夺。只是经济掠夺是一个技术活,政治表演也是一个技术活,毛熊的经济和政治表演都出了名的笨拙。

这次谈判,西北政府的态度极为强硬,满清政府只能选择同意或否决,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张奎发随口说要满清赔一亿两白银,就是一亿两白银。

各列强都认为太多,不过西北政府也在私下里和英国进行着谈判。

此时的英国是世界老大,有很大的权威性,解决了英国就能解决很多问题。萨道义与西北外交人员私下接触时,西北外交人员表示,和谈没有任何问题,但前提是英国不得继续围堵西北政府对外进行商品输出。

“如果英国政府一意要针对西北商品在中国本土境内的销售,那么西北政府将不惜代价,也要武力夺取长江流域,这是西北政府的底线。这是我们的中国,如果在自己家里都不能卖商品,那么我们只能用武力解决问题。我们西北有足够的财力,也有自己的军工业,我们的军事装备全是自己生产,也有足够的年轻人可以投入战争,如果我们像日本一样好战,那么我们随时可以将陆军扩充到上百万的规模,到时候英国别想在中国再攫取哪怕是一分钱的利益。”西北外交官卢旭对萨道义表示道。

“对于西北政府的要求,我们大英帝国经过考虑,是可以一定程度上接受的。”萨道义此时的口风与之前的强硬完全不同。因为西北军在战场上已表现出了足够的实力,英国政府也明确的看到,满清政府的军队根本无力抵挡西北军。加上此时的中国人民,普遍认同西北军,一旦西北军向长江流域进攻的话,英国只能是远水救不了近火。

而且庚子拳变已经证明,中国永远不是印度,中国人在遭遇外部入侵的时候,是会奋起反抗的,绝不是印度人那样可以进行直接的武力殖民统治的。

英国人在中国,无非就是为了赚钱。一旦军事投入的成本,高于其殖民回报率,那就没有任何的投入价值了。

英国政府不得不承认西北军的实力,这是一支很正规化的现代军队,战斗力很是不错,就算在他们骄傲的看来,西北军的素质还不如大英帝国的陆军,但是西北政府随时可以武装起足够多的兵力。

让英国人非常痛恨的就是德国帮助西北政府建立了军工业,导致西北政府有了自主建立现代化军队的能力。

“听说贵国此时正在研究德国率先投入使用的蒸汽轮机技术?”这时候西北外交官卢旭突然扯到了技术上,萨道义不由为之一楞,奇怪的问道:“你们怎么知道?”

德国海军突然拥有了先进的动力技术,让英国海军官员们一度陷入了恐慌,为此英国此时也立即投入了人力物力,对蒸汽轮机技术进行研究,但终究是慢了德国人一步。

“因为德国的蒸汽轮机技术,就是从我们西北获得的,我们有比德国人还要先进的蒸汽轮机制造技术。”卢旭微笑着说道,萨道义失声叫道:“这怎么可能?”

不可能吗?

然而一旦可能的话,那么德国帮西北政府建立军工业的诡异行为也就有了合理的解释。反应过来的萨道义,突然明白为什么德国要帮助中国人发展工业了,西北政府肯定是德国达成了技术交换的秘密协议。

如果一切都是真的话,那么发现了这一秘密协议的他,定然能够得到英国政府的嘉奖。

“为什么不可能?德国人不会大发善心来帮助我们。”卢旭观察着萨道义的表情,继续说道:“为此德国人还为我们修建了铁路,最后为了技术不泄露,只能把铁路低价租给我们。如果英国能够保证与西北的商品在中国市场及世界市场上进行公平竞争的话,我们可以考虑将比德国目前蒸汽轮机还要先进一些的技术卖给英国。”

萨道义不由露出的惊喜的表情,如果他能弄到技术,受嘉奖的可能性是百分百了。在全球利益安全面前,中国这个还未瓜分的殖民地利益,并不是那么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