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集大胆狂徒</p>
“向朝廷讨公道?”有人嘿嘿冷笑,“黄口小儿,不知死活”</p>
底下很多人哗然,这是谁啊,骂上了?</p>
槿儿的脸色发白,美眸流转,寻找那发声之处,这是人,居然这样轻慢辱骂,真是蛮不讲理</p>
慕轩却丝毫不以为意,淡淡一笑,气定神闲,问像楚同知这般清廉的官员,被宵小之辈诬陷杀害,难道只是让楚姑娘失去了父亲吗?难道临清地方上就没有损失?难道顾而厚和平思楣互相勾结贪墨之事不是对临清的最大伤害?”</p>
他的声音不徐不疾,但字字铿锵有力,底下离着最远的人都听得清清楚楚,感觉他就像是在面前一般,很多人听着,不由自主就点起了头,没啊,要不是楚同知被陷害而死,那顾而厚跟平思楣也不可能祸害临清啊</p>
“你凭说顾同知跟平思楣勾结贪墨了?”底下还是有人非常反感,“无凭无据,你这不也是诬陷毁谤吗?”不跳字。w.caihongwenxue.</p>
慕轩还是笑笑,说近日张贴出的账本抄本,原件在我方慕轩手里,谁有疑问,可以前来一观”他从怀中掏出了账本扬扬,又收了起来。</p>
“你究竟是人,为会跟楚家在一起?”这时候,才有人想起这方面的问题,“楚家不是投水而死了吗?她是如何从教坊中逃出来的?”</p>
很多人觉得这些问得好,楚同知如果是被诬陷的,他女儿被没入教坊,一个清清白白的女儿家不愿遭侮辱而选择投水自尽可以理解,但她现在不是好好的在这里吗?难道是人将她救出了教坊?可问题是,教坊中的女子,岂是随便人都能救出来的?这个姓方的与她在一起,那他是人呢?</p>
迎着台下那么多充满狐疑的目光,慕轩忽然冷笑,说楚姑娘当初被判没入教坊,但却被人改名换姓,以近千两纹银的高价卖给了河南某地的一家青楼,而这边有个女子被扮成了投水而死的楚姑娘,枉丢了性命;我路经河南,偶然遇到当时被捆绑着赶路的楚姑娘,只道是强人强抢民女,就将她救下,从楚姑娘口中才得知这一切。我方慕轩平生见不得这种不平之事,不揣冒昧,才前来临清探查此事,或许是上苍不愿楚同知这样的清官冤沉海底,才让我了顾而厚藏匿的账本,也才了他跟平思楣干的龌龊事。”</p>
对于槿儿被救的环节,他做了些改动,要是实话实说,不知有些人会把槿儿传成不堪模样,还是少说为妙。</p>
</p>
刑部所判罪人之女居然被人暗中发卖给青楼,这里面肯定牵涉不浅一些有见识的读书人暗自咋舌,如果真是那样,那这个自称一介江湖草莽的方慕轩想要替楚家出头,不是不自量力,就是背后有所依仗。</p>
更多的人却是振臂怒吼究竟是人陷害楚同知?把他找出来”</p>
慕轩抬双臂往下连着压几下,示意大家安静,他说我的心情跟大家一样迫切,但是,有些事希望大家明白,楚同知是临清的官员,照常理,如果他真的有贪贿之事,应该由济南府的按察使衙门负责追查,但楚同知却是由刑部派员直接审查,济南府的按察使司根本没机会插手,之后楚同知父女俩先后被人陷入绝境,这绝对不是一两个人办得到的,可想而知,这事背后牵涉甚广,而且对方无所不为,毫无顾忌,如果大家一定要查明真相,恐怕不是一两日、一二人之力能办到的,大家以为如何?”</p>
他这番肺腑之言,让底下那么多人都寂然无声了,是啊,这绝对不是件小事,要揪出那么庞大的幕后黑手,难免会有很大的牺牲</p>
慕轩冲四下一个罗圈揖,说既然我方慕轩适逢其会,无论怎样,都想弄个水落石出,楚同知被陷害,临清钞关落入宵小之手,他们贪墨钱银事小,但危害临清事大,我想必定得借各位之力,呼吁朝廷一查到底才好。”</p>
底下有人嚷嚷平思楣他们贪墨钱银,会危害临清呢?”你这不是给他们扣大帽子吧?</p>
慕轩脸露诧异之色,说难道各位没有想过,表面上他们只是贪墨钞关税银,实际上因为他们的贪墨克扣,经过临清的商船负担加重,天长日久,来往的商船恐怕会不堪其扰,到时候,他们还会选择走水路吗?如果他们改走陆路,那自今而后,临清的钞关将名存实亡,商船来往日少,那这么多的船工赖何为生?另一方面,前来临清经商和临清本地的商家被课以重税,日久之后也不免难以为继,一旦临清地界商家绝迹,那临清的百姓以后将赖何为生,出城耕种吗?”不跳字。</p>
这话一说出来,在场的船工们首先变了脸色,虽然这个方慕轩所说的临清钞关名存实亡、商家改走水路的话有些夸大其实,但如果平思楣之流没被曝出贪贿之事,继续为恶的话,那真还说不准会是情形,京师一带的骡马行近年发展势头强劲,船运行的生意已经有了影响;至于临清百姓的生计,此前确实已有端倪显露,一些外来商家受不了压榨,纷纷关门离去,到邻县贸易去了,本地不少本地商家勉强支撑着,早就有难以为继的危险,归根结底,应该就是税收太高的缘故,真要让那么多百姓没了做小本生意的机会,那上哪去弄那么多良田给他们养家糊口?</p>
骚动开始了,慕轩却转向那些即将步入科场的士子此次为临清百姓的危难而慨然出手的士子,有不少并非临清本地人,但都是山东地面的佼佼者,他日必然都会跃过龙门、辅佐君王,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各位为踏上仕途,已然不分寒暑,苦读多年,铁砚磨穿,秃笔无数,有哪一位会愿意在清廉自守、渴望为朝廷大展宏图之时,却横遭诬陷,枉死异乡?还连累家人身陷污浊之地,求告无门?若今朝楚同知之冤屈不能大白于天下,那他**们能安心为官,为民请命吗?”不跳字。</p>
虽然下面的不少士子未必想着做官之后要为民请命、清廉自守,有不少就是想着要捞取好处的,千里做官只为财,古往今来,历来如此嘛但此情此景,有哪个此刻敢说这样的“真心话”?一时之间,他们一起振臂高呼,千人一词申冤,申冤,申冤——”</p>
看这些平日似乎手无缚鸡之力的读书人都这么激愤,船工和其他百姓自然更是斗志昂扬,跟着振臂高呼申冤,申冤,申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