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 慢行军的艺术,李易再出塞(1 / 2)

 临近腊月,幽州大地突然燃起战火。</p>

这是很多人想都没想到的。</p>

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主动挑起这场战争的居然只是一群被拓跋氏日常欺负的玩家。</p>

匹夫之怒,血溅五步。</p>

万众之怒,血染山河。</p>

本来应该是银装素裹的渔阳,先是庚水厮杀不断,随后战火向北蔓延,‘起义’玩家不但伏击全灭了渔阳援兵,随后更是里应外合拿下了渔阳城。</p>

而这时,蓟县调派的救援兵马还在去渔阳的路上。</p>

“于将军,常言道兵贵神速,为何我们这几日行军如此缓慢?”</p>

蓟县东北,距离渔阳尚隔一座安乐城的官道上,一名白甲将领从前阵到后阵来回巡视,最后实在按捺不住,才来到中军主将身旁:“我们早一日到达渔阳,才能早一日平叛,眼看大雪越下越密,在外多拖一日都对我军不利啊。”</p>

白甲将领的话,惹得周遭几位副将连连点头。</p>

渔阳被一伙异人占据,尔朱荣战死、长孙肥出逃,这一桩桩一件件战场失利的情报,简直是在打拓跋珪的脸。</p>

数日前州牧大发雷霆的样子,他们可是历历在目。</p>

当时身旁这位主将,可是信誓旦旦说要为州牧平定叛乱夺回渔阳的。</p>

可现在,一天就走一百里。</p>

走到渔阳,都不知道得花多少时间。</p>

“你等以为,此番异人作乱,就只是他们趁机兴风作浪?”</p>

被几名副将簇拥着的,是一位年近50的长须老将,因为年轻时凭借手中一杆‘黑槊’在军中如万人敌,所以在幽州有个‘黑槊将军’的称呼。</p>

不仅如此,长须老将军还是拓跋珪最信任的心腹大将。</p>

不然也不会在卧榻之侧被人夺去后,派他出征平叛。</p>

此人正是拓跋珪口中的‘吾之黥彭’,在拓跋珪眼中可比刘邦麾下黥布、彭越的肱骨大将于栗磾。</p>

于栗磾一边轻轻打马,一边扬起马鞭:“你们都说兵贵神速,但你们可知月前蝗灾刚过时,渔阳还有多少余粮?”</p>

渔阳的余粮?</p>

几位将领面面相觑,他们哪会琢磨这些。</p>

还是白甲将领公孙兰考虑片刻,回答道:“想来不剩多少,大部分粮食都运到蓟县去了,就连平日用度,也是一个月从蓟县运一次。”</p>

于栗磾欣慰颔首:“粮仓没粮,渔阳能久守否?”</p>

答案,很明显。</p>

只是很快就有一名副将反对道:“可那些异人都有各自领地,他们可以把领地的粮食送去渔阳,我们还”</p>

话没说完,副将就反应过来了。</p>

之前异人能连战连捷,靠的是出其不意和埋伏偷袭。</p>

可现在他们占据了渔阳,就等于是个靶子。</p>

于栗磾这时笑道:“我已经传书各县,不求他们举兵讨逆,只要他们别让自己治下有一粒米飞进渔阳,那我们就已经胜了三成。”</p>

听完这番解释,公孙兰等人顿时汗颜抱拳:</p>

“将军英明。”</p>

“一点小道,何来英明。”</p>

于栗磾无所谓的摆手,依旧不急不慌:“异人聚众造反,靠的是一鼓作气,老夫偏偏不让他这口气简单的吐出来,看谁先慌。”</p>

原来,慢行也有慢行的优势?</p>

这么说的话,平叛大军一直在路上,才是对异人叛军最强的威慑。</p>

当然,有一点于栗磾其实没说。</p>

他此次出征,心底的对手压根就不是那些造反的异人。</p>

身为拓跋珪心腹,他此时对这次事情的首尾始末已经有了清晰了解。更清楚眼下他要注意的,其实是另一支兵马。</p>

南下的氐族,以及被黑山贼拉拢的数个部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