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 凤求凰的凰(1 / 2)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p>

华夏九州一过了白露节气,气候便明显的由热转寒。</p>

寒气从北方袭来,最明显的变化就是让幽州蝗灾得到了遏制,蔓延三郡之地的蝗灾总算没有没有把幽州啃食的干干净净。</p>

而在幽州以南的冀、并二州,不论是多日干旱还是洪灾,也都随着时节变幻出现了明显好转,贯穿太行的河道又开始变得急湍。</p>

“哒哒哒~”</p>

“哒哒哒~”</p>

雨幕下,数匹战马小心翼翼的往前踱步。</p>

湿滑的山林已经不容许它们肆意狂奔,不然随时都会有蹄下打滑的危险。</p>

“少寨主,咱们终于回来啦。”</p>

回到熟悉的地界,吴琼抬手撩起脑袋上的蓑衣帽檐,稍稍抬头就能瞧见前方新筑的高墙,和站在墙头的城门卒。</p>

她之前参与了城墙设计讨论,而且设计图纸也是她和几个专门搞仿古城墙建筑的工程师,再加上老匠人们一起商讨出的结果。</p>

当时看图纸还没觉得有什么,但现在看到面前至少两丈高的城墙,不禁发出惊叹:“好高的城墙呐。”</p>

“还不错。”</p>

李易轻轻点头,城池能建成这种规模他一定都不意外。</p>

要知道这一个月他出门在外,白马寨周遭已经聚集了不下三万流民,李易从一开始就没打算白养这些人,用的全是以工代赈的法子。</p>

几万人为了一口饱饭和栖身之地一起搞基建,要是建不好才叫奇怪。</p>

步入城门,面前首先是一片开阔的城门广场。</p>

没有做瓮城设计,而是一片差不多有四个足球场大的平地广场,广场往东西南三面各有一条宽畅的石板道,石板道宽十二丈,除了朝南面的是条直道,东西两面都能看到明显的蜿蜒。</p>

十二丈宽,以中轴线划分往来行道,两边都可供四车并行,还能留有富余。李易只扫了一眼就觉得满意,这种主干道对城内兵马运转来说不要太方便。</p>

“主公。”</p>

李易正慢慢踱步打量四周,周处领着一队兵卒快速赶来。</p>

“我出巡这些日子,子隐辛苦了。”</p>

拦住了正要跪拜的周处,李易抬手指了指四周:“不防与我说说,如今这座大城是何模样。”</p>

“主公,我们现在所在位置是外城的北门,从北门走正道三百丈,便可抵达飞狐山脚。若走西道则直通小狐山的军营,军营下方已经在扩建民宅,作为日后军户居所。”</p>

周处听到李易询问,立刻做出介绍:“而走东道则直通飞狐山东面山脚的飞狐峡河潭,绕过河潭便是昔日流民聚集之所。如此整个城池格局以飞狐山为内城,向外拓展小狐山、飞狐潭外为外城,外城以正道为中轴,一直延伸至飞狐山南面。”</p>

</p>

听完周处的介绍和眼前所见,李易稍稍颔首:“所以未来白马城已经确定使用坊市结构了?”</p>

华夏古代城池结构,大体是分为两种。一种是街巷结构,也就是城内大小街道、巷道纵横交错,从秦时一直到南北朝都很流行。</p>

另一种则是坊市结构,城内区域被划分为一个个大小不一的豆腐块,每一块便是一坊,各坊间相对独立且有阻隔,基本上把不同人群划分在了不同区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