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剑来,斧至(1 / 2)

 并州州治,太原晋阳县。</p>

西南七十里外,龙山山坳。</p>

“唔~好吃。”</p>

漆黑一片的密林中,一位长袍文士一手撩起乱发,一手撕开一块锅盔大馕。</p>

</p>

没有放锅里煮过的大馕硬如其名,简直就和盾牌盔甲一般,但这会也是饿极了,塞进嘴里硬嚼都觉得香甜。</p>

“先生真是好胃口。”</p>

和披头散发的文士比起来,靠坐在他边上的中年将领也没好到哪去,风尘仆仆的满身都是泥泞。</p>

“要死也得当个饱死鬼。”</p>

文士嘴里塞满了饼屑,好不容易咽下两口玩笑道:“多亏了将军布下迷阵,好歹能饱餐一顿。”</p>

“先生莫要这般丧气,我们守住山口定能等来援军。”</p>

“将军以为唐公能及时伸以援手?”</p>

文士伸手用袖子擦了擦嘴,眼神中倒不是一片死灰,但忧虑神情可是十分明显:“这些沙陀人比我们早到一步,晋阳城内定然也有防备。城外的消息或许会传入城内,但能不能在今夜传进李渊的耳朵,尚未可知啊。”</p>

“若真如此,老夫便与先生一同杀个痛快。”</p>

就在两人说话间的功夫,山顶忽然刮起了阵阵夜风。</p>

原本聚集在天空中的乌云随风飘散,露出了一尊圆月和满天星辰。</p>

迷阵,被破了。</p>

看到这一变化,迎亲使团队伍的主将司马错眉头一蹙。他知道自己布下的迷阵拖延不了多久,但没想仅仅只争取了半个时辰。</p>

没过一会,山坳外竖起了一簇簇火光。</p>

一伙打扮如同草原流寇的马贼迅速逼近,为首之人身高九尺,背着一张弓两壶箭,手中兵刃十分怪异。</p>

虽然样式也是长杆兵刃,但在最前端既不是戈矛也不是枪戟,而是一只横抓着铁笔的手掌。</p>

手掌握拳,但食指和中指却是并拢伸直形成一道剑指。</p>

听上去很复杂,但简单来说就如同长棍前头绑了个有两个锐角的十字架。</p>

笔捻挝。</p>

在华夏十八般兵刃中,挝可以说是比镗更冷门的长兵刃。</p>

虽然冷门,但毕竟分属兵刃之一,自然是有它的得到之处。</p>

再加上使用它的武将乃是沙陀史上,甚至是突厥史上最为骁勇的战将,司马错抵挡不住偷袭厮杀也是理所应当。</p>

“大哥,雍州兵马就在那座山里。”</p>

李存孝单手横挝,在逼近山口时并没冒然冲进去,而是渐渐减速,示意麾下骑卒纷纷勒马。</p>

在他边上一点,一位身宽体胖的中年人两眼眯成一道小缝:“倒是有些小瞧他们了,一个名声不显的老将和一个没有一官半职的门客,居然能挡住你我兄弟。”</p>

“咱们现在怎么办?若是直接冲进去,怕是又会陷入锐士兵阵。”李存孝虽然长的人高马大,但打仗也并非不带脑子,之前短暂交手让他见识到了对方阵法厉害,现在他并不是很愿意拿骑兵往对方口袋里撞。</p>

“不能再拖了,我们在城内虽有盟友,但晋阳到底是李家地盘。”右手轻轻拂过山羊短须,李嗣源眼底闪过一抹毒辣:“叫儿郎们取出弓箭裹上狼毒,他们要死守在里头,那就一个都别想出来。”</p>

狼毒,一种装在罐子里的胶状物。</p>

用箭头往里面一搅,只要点燃不出几秒就会放出毒烟。</p>

听到李嗣源的命令,李存孝不禁咧嘴。</p>

他早就想这么干了,只不过出发前义父有交代,不到万不得已不要在晋阳动用这些毒辣的玩意。</p>

既然现在大哥说可以用,那还等什么。</p>

“上狼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