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如果我是一个诗人(1 / 2)

 重复章节,不要订阅,家里的猫丢了,找猫中,今天一个字没写,争取明天六点前写完,诸位晚安!

这节课,俞先生并没有人让苏亦起来回答问题。

而是他讲苏亦听。

唯一的互动就是问他一些简单的问题。

苏亦也不需要站起来长篇大论的说,知道就说知道,不知道就说不知道。

这是苏亦喜欢的节奏。

啥都不用干,单纯的听讲,就很美好。

不过快下课的时候,俞先生也给众人推荐一些论文。

比如:洛阳涧滨东周城址发掘报告,考古学报19592

驹净和爱邯郸:战国时代赵都城址的发掘东京:东亚考古学会,1954

北大、河北文化局邯郸考古发掘队1957年邯郸发掘简报考古考古,195910

河北易县燕下都故城勘察和试探,考古学报19651

临淄齐国故城勘探纪要,文物19725

……

发掘简报不算太多。

因为建国以后,关于战国的都城城址发现的并不多。

日后,也会陆续发掘当中。

不过那都是八十年代以后了。

这些论文,苏亦有些看过,大部分的都是没看过。

比如洛阳涧滨东周城址发掘报告,苏亦是看过的。

要研究洛阳东周王城,这份报告是没法忽略的。报告后面的附录上还有夏鼐先生的批语。

这篇论文,早在之前,苏亦到粤博实习,杨式挺先生跟他分享当年到洛阳参加考古所的培训班经过的时候,苏亦就已经翻阅。

再次看到俞先生把他列出来,苏亦有些感慨,学业上的每一个积累,在未来都会给自己一个良好的回馈。

此外,就是燕下都遗址。61年的时候还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国保单位。

燕下都是战国中晚期燕国都城。1949年之前有过调查及小规模发掘。新中国成立后,1957年首次考古调查,之后一系列勘察发掘相继展开。

河北易县燕下都故城勘察和试探,这份报告早在1965就在考古学报发表,这也是研究燕下都故城必读发掘简报。

此外,还有中山灵寿城。位于平山县三汲乡。公元前380年前后中山桓公始建,公元前296年灭于赵。考古工作始于20世纪70年代,之后陆续展开。

说到河北,大家都习惯性说燕赵之地。

提到燕下都遗址,肯定少不了赵邯郸故城。

公元前386年赵敬侯迁都邯郸,迄公元前228年为秦所灭。考古工作始于1940年日本人对赵王城的勘察发掘。

20世纪50年代后期,河北文物局文物工作队对邯郸故城进行初步调查与勘探,不过这部分给调查报告赵都邯郸故城调查报告,知道84年才在考古学集刊发表。

严重滞后。

到了70年代初发现大北城,这部分报告也是八十年代整理出来,所以俞先生只是简单提及,并没有列出发掘报告。

不过赵邯郸故城大量的成果还是80年以后发掘整理出来的。

这些文章里面,唯一跟北大有关系的,就是北大、河北文化局邯郸考古发掘队的1957年邯郸发掘简报,这是北大考古培训班跟邯郸考古发掘队联合发掘的墓葬报告。

里面主要讲述邯郸百家村的战国墓葬,这些墓葬之中,少数较大墓葬有封土、殉人和车马坑,随葬铜器、陶礼器等。

可以给同学们认识战国墓葬提供一些重要的资料,算是提前了解,因为战国墓葬相关课程要放在后面才讲述。

发掘报告什么的,对78级的本科生来说,太过难读。

对于苏亦来说,也有难度,毕竟他前世不研究商周考古,对春秋战国部分的内容也局限于了解,再深入,就不知道了。

但要说太难,看不懂,也不算。

毕竟,他也算是两世为人,也接受过完整的考古学训练。

不过这部分文献报告,苏亦也只能先列出来,后期慢慢看。

眼前需要看的东西太多了。

需要排一个优先顺序。

如果说以上这些文献只是有些难度的话,那么战国时代赵都城址的发掘这本发掘报告就让众人蒙圈了。

因为这是日本学者驹净和爱写的。

台下的同学们,看到这分发掘报告乱入,都有些蒙圈。

这里面就是涉及到一个前面说过,40年代日本人曾对赵邯郸故城进行发掘。

这些发掘成果就放在这份报告里面。

三十四年代,国内大部分的遗址都是日本人在发掘,赵邯郸故城就是其中之一。

跟宿先生一样,俞先生的日文也很好,不过两人学习日文的动因是不一样的,宿先生是在日占区上学,后来又读伪北大,日文不学都不行。

而俞先生则属于爱好。

因为俞先生一开始在北大读的是博物馆专修科。

读博物馆专修科,自然而然,一天到晚都研究博物馆。研究博物馆,要研究啥?

光研究陈列这些东西是没有必要,因为这些玩意,来来回回就这点东西,研究不出啥东西,重点依旧是放在陈列的内容上,而不是陈列形式。

所以,早些年,北大博物馆专修科的学生都读了不少的书,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俞先生。当年,有一个开架的阅览室,日文书籍全部都放在那里,这些书都被俞先生读完了。

这就很恐怖了。

读完这些,懂多少东西,就可想而知。

当许婉韵跟他说这个故事的时候,苏亦都感慨不已。

估计俞先生喜欢读世界名着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

也正是如此,俞先生的懂东西非常多,瓷器、刺绣、剔红这些都懂,这也是为什么在研究楚文化的时候,俞先生能从漆器工艺等方面着手的基本原因之一。

跟宿先生一样,俞先生也鼓励大家学点外语。

有条件的话,可以读一些日文文献。

今天他不是分享者,而是跟大家一样都是一个倾听者。

所以也没有什么人缠着他问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