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6章:且,字属象形(1 / 2)

 苏亦对甲骨文没啥研究,但对王国维这些名人八卦倒是挺有研究的,毕竟考古学术史也是他的研究方向之一。

如果真的北大女生或者女老师对这些感兴趣,他还是很欢迎她们私底下找他探讨一下甲骨文的学术性问题。

比如生病却发现药材有“龙骨”的王懿荣。

他熟知青铜铭文,一看到药材龙骨上的甲骨文,就开始去询问药店老板龙骨的来源,得知是来自于河南之后,寻遍京城所有药店跟古玩店收购龙骨。

凡是带字,并且出自于河南的龙骨,他全要。

王懿荣的豪气,瞬间引来奸商的窥视,这样的冤大头不宰他宰谁啊。

以前论斤卖的龙骨,开始论字卖,而且一个字银子二两五,甚至,还飙到白银四两,搁清末,一个字都抵上一头一百多斤的猪了。

一时之间,洛阳纸贵。

龙骨价格飙涨。

也在京津文人圈子引起巨大的轰动。

大家也都开始争相收藏龙骨。

然而,古董商卖得爽了,挖掘出龙骨的河南农民跟药贩子却郁闷得吐血。

因为当初挖出来甲骨的时候,就当成药材贱卖了。

甚至,为了让让甲骨更加天然纯粹,他们直接把带字的甲骨给磨平了,不仅如此,还只卖大块甲骨,小块碎片直接扔掉。

其实,龙骨的药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就有记载,而甲骨被称为“龙骨”也源自于本草纲目。

然而,他们这些人哪里会知道所谓的龙骨会如此的珍贵。

这样一来,造假之风开始蔓延。

这是后话。

主要是王懿荣收购大量的甲骨文之后,还没有来得及做太过于深刻的研究,就碰到第二次鸦片战争。

八国联军攻入京城的时候,皇帝外逃,这位凭借一己之力把龙骨推广成清末版比特币的大玩家,就带着自家夫人与儿媳投井殉节了。

王懿荣死后,好(基)友刘鹗继承了他的遗愿,收集了他所购买的甲骨,又自己购买一批,然后大概了花了三年的时间,在1903年的时候,才出版了第一部甲骨专著——《铁云藏龟》。

也是从这开始,甲骨文从正式从少数文人收藏的“龙骨”演变成学术研究领域。

当然,《铁云藏龟》之所以叫铁云藏龟,那是因为刘鹗字铁云,至于藏龟则是他收藏的龟甲,绝对不是跨上藏鸟的意思。

嗯,跑题了。

说回《铁云藏龟》这的出版,有一个人其中相当重要的作用。

那就是甲骨四堂之首的罗振玉。

甲骨四堂,哪四堂?

雪堂:罗振玉。

观堂:王国维。

鼎堂:郭若。

彦堂:董作宾

之所以把四人并列甲骨四堂不是为了凑整数,完全就是因为他四人成就最高。

这是后话。

回到《铁云藏龟》,这书还是在罗振玉的赞助下出版的。

并且还给这写序言。

好像啥事都能够跟罗振玉沾边了。

也不奇怪。

文化人的圈子就是这么小。

刘鹗不止认识王懿荣,他还跟罗振玉是儿女亲家。

嗯,罗振玉跟王国维也是女儿亲家。

只不过王国维人到中年遭遇丧子之痛,他的长子王潜明26岁英年早逝,罗振玉前来吊唁,不告而别带走自己的女儿罗孝纯以后,就给两人后来的分道扬镳埋下祸根。

这也是后话。

主要还是讲罗振玉研究甲骨文的过程,他在《铁云藏龟》出版后的三年1906年进京,在清政府的学部任职,才有时间研究甲骨文。

不过他真正弄懂甲骨文的出处主要是受到了曰本学者林泰辅的影响。

《铁云藏龟》传入曰本后,造成不小的质疑,基本上曰本学者不承认它的真实性。

直到林泰辅在东京购买多一百多片甲骨后才承认甲骨文的真实存在。

甚至1909年的时候还写了一篇《清国河南ty县发现之甲兽骨》,文章的内容不说了,主要是旁征博引,论证了甲骨史料的可信度。

之所以对罗振玉有所刺激,完全因为对《铁云藏龟》他所写的序文有所补宜。

这一来,罗振玉就不服气了。

估计是心想,一个小曰本对甲骨史料的研究都有这样的造诣,自己也不能够输给他。

这一刺激下,发奋图强的罗堂首就写出来了甲骨文研究史上著名的《殷商贞卜文字考》一书,这书跟它的名字一样,确定了甲骨的出土为安阳城北的小屯村而非ty县,也就是所谓的“殷墟”。

也就是之前邹恒教授提到的罗振玉考证出来殷墟所在地。

在这篇文章之中,还考释出来甲骨文单字近三百个,牛得一逼。

罗振玉对于甲骨文的考释在1915年的《殷墟书契考释》中又认出来单字近五百个,这个时候的他,已经能用“犇”来形容了。

当然,罗振玉之所以在甲骨文上取到如此高的成就跟王国维是分不开的。

两人,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之后,就东渡曰本避祸了。

在曰本期间,罗王二人的甲骨史料研究近乎达到了巅峰。

这也是为什么会有人把甲骨文称为“罗王之学”的原因。

就连《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也是受到曰本学者内藤湖南所写的《王亥》影响,在《王亥》的基础上进一步做补充。

内藤湖南不是湖南人,他是曰本有名的汉学家,跟罗振玉的私交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