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乾隆本人极其重视前来朝拜的他族人士,以显华夏慷慨纳客之风,这仅有的一次历史圣点斋菜,可谓代表了中国在佛家清淡菜肴的开派之风,共定三十六道正规侧单,七十二道辅菜,涵盖各个派系,后世流传下来的斋菜名品,大多从此中筛选演变而来。</p>
菜肴自是大有来历,与平常的不同规格。</p>
佛家众生相非众人相,那元智禅师年纪轻轻不知是另有来历,还是作何解释,却一派自古养尊处优的样貌,皮肤白皙如暖玉,想来是生在王侯昌盛之家,未入佛门之前,山珍菜肴见之如常物,虽然方文准备的菜肴丰盛无比,但入元智禅师的眼中,却只若平常,清淡典雅的风格颇合乎他的口味,显得颇为如意。</p>
而那普法禅师,乃是一位器宇轩昂、宝相庄严、满口禅机的高僧,依然是迈入甲子之年,却是大冬天也身披百衲单衣,穿着布鞋打着绑腿,面容清瘦略黑,观其人自可知其持戒极严,对于这种苦行僧,离渊向来是相当佩服的,普法禅师的定力和毅力都相当令人佩服,对待口腹之欲可谓不甚究,山珍海味在大师眼中,与粗菜剩饭并无分别。</p>
不过离渊所不明白的是,元智普法二人的观念虽然不同,却是元智禅师略高一筹,其已经“视一物为万物”,造物也就如此之道,而普法却是“视万物为一物”,独善其身自融天地罢了。</p>
也许有人会说,如今僧侣还有苦行之人么?</p>
如今的僧侣,大多追逐名利钱财世俗之物,行走江湖为人做法事,很多持戒之象,皆是出于某种目的装出来的,刻意打扮成持戒精严的高僧形像。但不论是不是装的,高僧的定力和毅力都相当令人佩服,不能说没有修为,普通之人就算是想装,也未必能够装的出来。</p>
只不过可惜的是,如今佛家为外物沾染的欲念,持戒修行不严,无外乎一开始,那金言格就曾说过,如今五台山和尚千千万,但是能够称之为高僧的,恐怕只剩眼前这一老一小的元智普法了。</p>
丰虚道长实际年龄已经不小了,不过精通养生之道,气质大约四十多岁,身材皮肤却与年轻人没什么两样,留着乌黑发亮的长须,倒也是另一副高人气派,如果不是离渊与丰虚道长熟稔,倒也会被丰虚道长这种仙骨风流的外貌慑服。</p>
再加上离渊这个世间俗人,而夏达又如那美色一般,方文金言格更是来历非凡,如此一行人,竟然能够端坐一处静坐参加宴席,不得不说是造化弄人罢了,传出去自然又是一段嘉闻。</p>
饭毕,倒是两位高僧先起身告辞,丰虚道长也未作强留,只是吩咐离渊将二位高僧送至住处,离渊也明白其意,欣然而往。</p>
路途中,那普法禅师未发一言,倒是年轻的元智禅师问了离渊一些杂七杂八的问题,对离渊倒是显得十分有兴趣。</p>
临近元智普法的住处,却是见到那元智禅师停驻脚步,微微一笑看着离渊道:</p>
“离施主,我虽然只见过你一面,但觉你桃花缠身、酒气入体,颇有些烦恼业障。不过仿佛其中另有玄机,相似有不同,别有一番籍落风流啊,这般下去,我怕你总会误入旁路,招惹不必要的妄业。”</p>
离渊听到元智禅师的评价,心中潺潺,不着声色的道:“哦,原来大师不仅会看风水,还会给人看相?眼力真是不错,多谢提醒了!但一世无情怀所寄,何必有今生来过?此生未得籍蕴,谈何世世轮回?”</p>
元智禅师双手合十,行一礼道:“你误会我的意思了,不俗即仙骨、多情亦佛心,红道白藕是一家,今日恰好有机缘,我先前听丰虚道长说,你年纪轻轻已然掌握神识之境,眼下一见,确实令人眼前一亮,再加上一些其他的缘故,到时候少不得要试你一番,小施主可要留意哦。”</p>
嗯?明知道这两个和尚是丰虚道长找来,给他添麻烦的,离渊却是无可奈何,看来与宗门大典有关,虽然明知两位高僧是对自己好,但是按照别人设定的路线去走,总是会让人郁闷的,何况离渊这般人物,不过避无可避,也只有这般认可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