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扶贫牛(1 / 2)

疆爱无痕 伊语涤生 0 字 2022-03-18

 在烈日炎炎的夏日。

骆滨开着自己的拖拉机在麦茬地里装草。

车斗旁,几名不同族别的汉子挥汗如雨。

他们用叉子挑起成堆的苜蓿草和麦茬朝车斗上扔。

汉子们不时用手背擦拭脸上的汗水。

骆滨也在驾驶室和车斗之间来回忙碌着。

农工装草时,他将拖拉机熄火,爬到车斗上用脚去踩虚脬的草堆,尽量踩实,多装点草。

农工装完拖拉机附近的草,他又跳下车斗钻进驾驶室开车。

顶着烈日来回忙碌着,骆滨的后背湿漉漉的,浸湿了t恤。

他的脸上也是汗津津的,脸上沾着不少麦薏子。

黏糊糊的麦薏子蛰得他脸上发痒,他一直强忍着。

这是最后一车草了,装完草就得让农工给麦茬地中套种的苜蓿来个大水漫灌。

这样还能打两次草。

眼看着就要装满了,骆滨对着大汗淋漓的农工们喊道:“阿达西(朋友),装完就休息。”

汉子们咧着嘴笑道:“骆老板,装完草我们就不休息了,你请我们去吃马嘎娃家的凉粉就行了。”

骆滨憨厚一笑,“行,莫麻答,一人两碗,每人一瓶啤酒,行不?”

汉子们开心地笑道:“还是骆老板大方,骆老板,赶紧给马嘎娃媳妇打电话,凉粉甭卖了,留给我们撒。”

“就是,把啤酒放到冰箱里撒,喝凉啤酒亚麻攒劲(很舒服)。”

骆滨站在车斗踩着苜蓿草,掏出手机拨打马嘎娃媳妇的电话。

他挂掉电话,俯视着车斗下的汉子们,打趣道:“你们咋跟丫头子一样,喜欢吃凉粉撒?”乡里买牛干啥?”

艾力闻言,眉飞色舞道:“去年的500只扶贫羊让你代管得非常成功。每个贫困户两个多月净落300块,加上扶贫羊共增收至少一千块。今年我们争取了扶贫牛的项目,给每个贫困户发一头母牛,还是委托你代管,这次,扶贫户自己也提出来,只要母牛下牛犊子,他们就把代牧费给你。”

阿曼太期待的眼神瞅着不大情愿的骆滨,连忙补充道:“地区扶贫办表扬沙枣树乡去年的扶贫羊代管是个成功典范,今年我们争取扶贫牛项目,人家连磕巴都不打,在沙枣树乡搞个扶贫牛的示范点,成功后向其他县市推广呢。”

骆滨微低着头,眉头蹙着,双手撕扯着一根麦秸秆,闷声不吭。

阿曼太了解骆滨,从骆滨的神色断定,骆滨对扶贫牛的事情不太感兴趣。

骆滨嘴里不情愿地嘟囔着,“母牛都快下牛犊子了,这咋卖?”

阿曼太有些着急了,沙枣树乡已经被地区有关部门列为发展扶贫牛的试点乡。

倘若骆滨不支持乡里的工作。

让他们一时半会儿再去找这么合适又负责任的大户,还真难找。

不是谁都能跟骆滨一样善良大度。

阿曼太伸手轻轻捅下骆滨的右肩,追问道:“老三,你倒是说话呀!”

骆滨抓住问题的要害,“收购我的母牛,市场价,咋个市场价法?这些母牛可都在开春配了种的,再过三个月都下牛犊子了。你们是按母牛的价格收购,还是按照怀犊子的母牛价格收购?你们再让我代管,万一,再有人写一封举报信诬陷我,我可受不了。”

艾力和阿曼太一听,俩人交流下眼神。

阿曼太一脸自信地说:“老三,放心,不会再有那事了。这次让你代管扶贫牛,乡里吸取去年的教训,签订托管协议时,会请纪委的人监督的。”

艾力也劝说道:“老三,你就放心吧,去年举报信的事不会再有了,收购你的母牛,到时候会请县畜牧局、县物价局的人员来评估的。反正,这次不会让你吃亏。”

骆滨挠挠头皮,“艾力叔,阿曼太哥,你们也知道,这牛不是我一个人的,是我跟江道勒提哥、李献哥一起搞的,我要跟他们商量下。”

阿曼太笑道:“我哥那里,你放心,他不同意卖,这次也要同意,你给李献说说好话。地区扶贫办的专项资金这两天就到县财政了,上级催我们赶紧帮着贫困户挑选母牛呢。”

他见骆滨不吱声,一巴掌拍在骆滨的肩膀上,笑着说:“行了撒,老三,你们三个人合伙搞得,可我们也知道,主要还是你说了算。”

艾力见骆滨不明确表态,拿出了杀手锏。

他知道骆滨是个“吃水不忘挖井人”的汉子,抓住骆滨的软肋,郑重其事地说:“老三,还记得前年开春那个帮助过你修水渠的那个阿县长嘛?”

骆滨一听,连连点头。

“这次地区在沙枣树乡推广代管扶贫牛的项目,要是能让贫困户增收,地区部门准备在西域县大力推广扶贫牛的项目。这次,就当叔求你了,你一定帮乡里。”艾力不动声色地给骆滨施加压力。

骆滨低着头若有所思,片刻,抬头询问:“扶贫羊咋不搞了?”

艾力也没避讳,说着大实话,“这两年给贫困户发放扶贫羊,就咱沙枣树乡代管成功,其他县市的扶贫羊,年底去检查,哪还有扶贫羊撒,贫困户说羊都死的死、丢的丢,估计,不是被他们吃了,就是被他们卖了。”

骆滨继续追问:“那就是说,今后咱地区要给贫困户发放扶贫牛了?”

艾力说:“国家这两年支持力度大,扶贫资金每年都在涨,可能以后会发扶贫牛吧。我也不是太清楚。”

“行,艾力叔,阿曼太哥,我今晚就去找李哥商量下。”骆滨回答。

这晚,骆滨挤出时间赶到李献在西域县的家里,去商量出售扶贫牛的事。

农忙时节,李献一般都住在沙枣树乡的沙场。

可最近,他不得不在县城和沙枣树乡来回奔波。

王仪怀孕了,孕吐得厉害。

李献已跟前妻有一对儿女,这对儿女都已考上大学。

他四十多岁的年纪,算是老来得子。

王仪端着切好的西瓜放在茶几上,催促道:“老三,赶紧让斯琴怀上孩子,到时候咱俩家结成亲家。”

骆滨戏谑道:“万一,咱俩家生的都是同性呢?”

李献接话茬,“要是同性,就让他们成拜把子兄弟或义结金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