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零七章 真实(1 / 2)

大亨万岁 白头King 0 字 2021-10-15

 果然之后赛门陪老爸去锻炼的时候,他塞给赛门一个红包,用一口不太流利的英语跟他……我都感动的哭了啊。原来爸爸才是那个大BOSS,原来爸爸什么都知道。而且爸爸还要求保密,这是我们两之间的秘密,“如果我不让他们骗我的话,我怎么能抱的了孙子呢?”</p>

这时候另外一边,伟同和薇薇正准备去打掉孩子,但是半路上薇薇突然改变主意,要把孩子留下来,伟同很是开心,道”我要当爸爸了“,立刻赶回家问赛门:薇薇想知道,你愿不愿意当她孩的另一个爸爸?赛门高兴的答应了,这意味着他与伟同还可以继续幸福的生活下去,而薇薇也能第九百零七章 真实得到她想要的。对于父母那边,其实他们都知道并且接受了。这时候我觉得剧情的发展已经逐渐圆满,最终有了一个大家都满意的结局。就这样,机场送走父母后,三人紧紧相拥在一起,影片结束。</p>

在午夜看完这部李安的名作,感触很多。实话,很久没有看到一部这么完美这么令人感动的作品了。本片的剧情很简单易懂,而它涉及的同xìng话题在当时应该算蛮敏感的。如果一个出身于中国传统家庭的健康男子某天发现自己是个基佬,那他一定痛不yù生。在中国这种文化背景下,同xìng恋简直是造孽啊。记得有天看新闻,关于美国同志游行,我妈就了几句,大体意思是觉得同xìng恋这东西真的很变态,太难以理解了,无法接受。我就笑而不语,难道您不知道美国很多州同xìng恋都可以结婚了吗?当然我没。不然她可能会以为我思想不健康。我想的是就算在现在,大部分的中国传统家庭的父辈们也无法接受自己的孩子是同xìng恋这一事实,正如片子里那样。但是同志之间也有真第九百零七章 真实爱,同志的爱在某些方面甚至好过异xìng。就像片子里伟同对他母亲的:“同xìng恋的人能在各方面合得来,凑合在一起生活,非常不容易,所以我和赛门都很珍惜对方,你看我们朋友当中所谓的正常夫妻,吵的吵,离的离。有几对能像我跟赛门处的这么好?怎么能他把我带坏了呢?其实我要不为了应付让爸爸抱孙子,还有你给我安排的那些相亲,我会过得很幸福的。”</p>

其实全片的主题思想都在这儿了。我想同xìng恋也好,抑或你有其他方面有与常人不同的地方,不管你有多不”正常“,绝对不要刻意扮演一个”正常“的人。我是基佬这种无法启齿的话一般人不会轻易向父母透露,但是迟早都要的,总有那么一天。你不得不面对,还不如早。你怕父母会接受不了不要你了?没可能。因为他们是这世上仅有的能够包容你一切错误,对你不离不弃。无私爱你的那两个人。不论你有什么过错,批评也好,教训也好,偏见也好,都是一时的。到最后,他们都会原谅你,甚至比以前更爱你。一切的出发源于爱,终就是你的幸福。孩子如果能够得到幸福,这对老人来将会是最大的慰藉。这也是为什么片子里那么传统的父母最终也只能妥协并原谅他们的孩子。什么五千年的xìng压抑,几千年的传统儒道文化在父母亲的大爱面前。显得那么不值一提。希腊神话中有一个著名的故事:弑父娶母。弗洛伊德由此将男孩的恋母情结命名为“俄狄浦斯情结”,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而与它相对应的女孩情结被称之为“埃勒克特拉情结”。</p>

埃勒克特拉是古希腊参与杀害母亲的神话人物。“埃勒克特拉情结”概括的是女xìng在儿童时期形成的恋父憎母情结。同“俄狄普斯情结”一样,“埃勒克特拉情结”也是儿童一般必然存在的倾向。既然是普遍的心理现象,那么在很多艺术作品中,我们不难发现其踪影。</p>

阿恩海姆曾在《艺术与视知觉》论及,每一件艺术品都必须表现某种东西。这就是。任何一件作品的内容都必须超出作品所包含的那些个别物体的表象。</p>

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和生活本质中的心理学,从来都是联系紧密。</p>

电影《饮食男女》是李安导演的三步曲之一,故事讲的是一个单亲家庭,父亲朱师傅与三个女儿家珍家倩家宁的深深眷恋。一个单亲父亲拉扯三个孩子是不容易的,十六年的生活,其间有浓浓的亲情,还有脱不掉的埃勒克特拉情结的sè彩。我所没有想到的是,李安最后通过那样一种方式把这些表露出来,貌似隐晦,却也一眼即穿。就在众人还在纷纷为他与梁伯母之间感到疑惑与可笑的时候,父亲在酒后鼓足了勇气站起来,他一定会好好照顾锦荣和姗姗。梁锦荣,是家珍的同学和朋友,一直被看作家里的第四个女儿,太突然,太突然……</p>

其实也不。故事开场,是长时间的朱师傅准备晚宴的镜头,而他第一次开口是因接到了一位女士的电话,听得出,那是关系非同寻常的人。虽然,导演未告知具体是谁。而张艾嘉饰演的梁锦荣第一次在剧中露面的时候,问的第一句话,就是“朱爸呢?”这是一个细节。</p>

锦荣从失去父亲,妹妹与朱家女儿是同班同学,受过朱家的照顾。谁能,这不能是她的恋父情结遭遇了朱爸爸的恋女情结,化作电影最后,那一声轻轻的“爱你”。</p>

朱家还有三个亲女儿,老大朱家珍,家里的老姑娘,大学毕业九年,年近三十了还没有结婚。一开始,大家都相信那是因为被大学时初恋男友抛弃,久久不能释怀。到底要多深的感情,能让一个女子那样长久地坚持独身,不让其他男人靠近。不管如何。那应该是真正的爱情了?</p>

可惜不是,可惜我们并没有看到理想中的爱情。而我在这时庆幸,影片所要讲述的并不是个天真的故事。当妹妹家倩遇见李凯,并最终从姐姐故事中的主人公李凯处得知。一切都是假的,一切的悲情都是姐姐编造出来的时候。家倩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心灵冲击,她是那样激动与困惑,一个人都承受不住,“我当时脑子一片空白,我除了去找你,不晓得该怎么办”她跑到爱人的住处。:“太荒谬了,我今天遇到了一件很荒谬的事情。”</p>

是啊,她不明白,姐姐为什么要造这样一个故事给大家呢,是什么理由使得她这样做?</p>

要究其原因,那就要看她由此能达到了什么目的,她我是要陪着爸爸的。是为了父亲。</p>

她,这里是家。这里是爸的全部。她,一辈子留在这里,也没什么不好。</p>

她:妈走的时候你才多啊。我比你要更了解父亲,我要一直陪着他。</p>

家倩却,再我也比你了解他。自从妈死后,你就开始当起我的家长,不是我姐姐。是你把我挡在外面。一语道出多年的隔阂。</p>

在父亲给予的爱上,她们争夺。时候父亲带家倩去大厨房,家珍就每每会为了这个生气。家倩是最像母亲的那一个,漂亮,天资聪颖,从跟父亲在大厨房学烧菜。可以,她是被偏爱的那一个,而她的理想,不是航空业,哪怕现在这一行做得那么成功,她还是不开心的。时候。她只想做一个与父亲一样的厨师,与父亲一样,如此而已。到父亲在时候给她的戒指,那段回忆,如此温暖,如此美丽,如此留恋,全都写在了脸上。当雷蒙逗她,重新玩那个游戏,被她直接拒绝,心中自是起伏,哪怕我是爱你的,哪怕rì后,当我得知你要与其他女人结婚的消息,需强忍心痛,风一样离去。可是仍然会为父亲星期天的晚餐推掉你艺廊画展的邀请;那关于父亲的一切,可是你能碰得的?谁都碰不得……如此神圣,不可侵犯。如此这般爱着。</p>

出乎意料,最的家宁是最早离开家的孩子,她抢了好朋友的男朋友,也许她是真爱他,也许,她的感情自就是需要去争夺的。就好似,从两位姐姐那里争夺父亲的爱一样。就好似,这已渐渐形成一种行为的模式。</p>

家珍,她她不需要爱情,我们都看到她是最想要的那一个。屋上的猫,邻居的卡拉OK歌声都让她烦躁不安。当她遇见新来的排球老师,彼此都有好感,如果这些还不足以让她卸下层层的防备,那办公桌上每天一封情书,很好的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她不知道这是淘气学生的恶作剧,当那一天她盛装打扮,准备迎接新生活,却没有了情书。当时她愤怒了,为什么我永远只能站在这里,对着空气谈情爱?她那么需要爱,需要一个人来示爱。她情绪高昂,她等不及了,马上公证,她慌慌张张地拉着明道,匆匆介绍,又匆匆离去,临走了,脸上有泪滑过,不知是兴奋激动还是不舍,混杂了太多太多。但还是要逃一般,消失在城市的夜sè中。花sè长裙在摩托车后座飞扬。像是一种胜利。九年了,终于。</p>

家倩,最聪明美丽的那一个,最理智的一个,却落了单,家里突然有三个人结婚,一个人去世。而她的一段感情,结果是被玩弄,不得不狼狈退场。最后,老房子经过装修,还换了锁,她一个人住。星期天晚餐改由她来准备,那天只有父亲一个人来。她的菜,调料配方与当年母亲的一模一样,父亲因此稍微批评了一下,却发现味觉恢复了,顿时心生欢喜,饭桌上的两个人心中都充盈着感情。而我也将这,看做是贯穿整剧的埃勒克特拉情结的回归。</p>

饮食男女,人之大yù。食yù与**,是不是紧密相关?</p>

女儿们一个个长大了,都到了该出嫁的年龄,父亲的爱必须得有压抑,就像她去喊家倩起床,起初是靠近的柔声呼唤,突然又后退,大声呵斥,只要流露一温情。就转身离去。他做了一辈子的大厨,味觉退化,非常痛苦,却在与一个与女儿年龄相仿的女子结婚之后。又恢复正常。</p>

也许,这是略显荒诞的。至少,大众和伦理应该还不能坦然接受。</p>

然而,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被我们称之为情感……或情绪(mood)的东西或许是更为合理的,就是,更具有深刻的感知力。因为与所有那些理智相比。它更向存在(being)敞开。那些理智由于同时变成了理论模式(ratio),故被错误地解释为是理xìng。</p>

艺术品的感染力来自其内在结构,尚未定xìng的艺术品对艺术家具有“反作用力”,也就是,艺术家在创作的中后期主要不是受创造力和灵感的支配,而是受使艺术品达到“完整”的压力的支配。</p>

我不知道李安是不是想表现埃勒克特拉情结,甚至不知他是否意识到自己在表现埃勒克特拉情结。还是无意识的跳跃式思维,在一定问题的推动下。改组旧的整体联系而确立新的本质xìng联系的创新思维?</p>

不管怎样,我在通篇看到这样一条线索,而导演也把最后一个镜头交给了父女之间。朱老爷子和老兄弟喝了酒。颤颤悠悠走在过道里,:“饮食男女,人之大yù。不想也难,忙活一辈子,就为了这个……想了气人,好滋味儿谁尝过了?”</p>

最近自己闲来无事,热衷于烧菜,每天睁圆了眼,在网上四处找些菜谱来研究,奔波于厨房和电脑间。电光火闪,虽卖相不好,到底做出来了,对一个从来不进厨房的男人,也算是有些聊以慰藉的资本。</p>

所谓食sèxìng也,毕竟是人的本xìng。浪子比不上。吃货还算排的进前三。</p>

《礼记?礼运》有曰:“饮食男女,人之大yù存焉。”</p>

正巧最近打算温习李安,于是挨个看了《推手》和《喜宴》,只剩一个《饮食男女》留给今晚。</p>

这是李安“家庭三部曲”的最后一部。开篇车水马龙的街道,告诉我们这是关于生活的故事。镜头一转,烧炒煎炸,油盐酱醋,鸡鸭鱼肉,镜头的快切,朱老爷子的手。这回子做了大厨,一桌拿手的好菜。</p>

既然是三部曲的最后一部,不得不提及前面两部片子,用李安自己的话:父爱三叠,是以为家。前两部,老实,基于矛盾各方的投降,结局总是无奈的。单就这部而言,看过许多人的理解,认为仍然延续无奈的讽刺的主调。我却觉得心里暖极了。</p>

因为李安终于给了我们答案。</p>

一个丧偶的老头子,三个各具xìng格的丫头,两两相加,凑成一个矛盾重重的家。</p>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也无非就是这个意思。</p>

片里的几个人物,虽戏份有轻重之分,但是剧本功力深厚,各个诠释的清清楚楚,演员也准确拿捏,丝丝入扣。单挑三个女儿来看。</p>

大女儿,基督徒,生活保守,内向,教师的职业身份再合适不过。当然,也是彻头彻尾的闷sāo女,见不得对门夫妻亲亲我我天天唱K,也听不得窗外野猫叫chūn欢畅。剧情的交代,我们看的清楚,这个人活在对于过去的臆想之中,其实所谓受初恋之伤,不过只是rì复一rì自我孤独寂寞的幻想中,所找到的可以用以自欺欺人的安慰依据罢了。李安善用对比,紧凑但是平缓的叙事过程里,一幕一幕的对比接连发生,就这个人物分析,在神曲的背景乐下,虽算不上标准的声画对立,但是冲击力的确也是给够了的。波浪卷发,烈焰红唇,主动献身,一个古板固执的老处女形象被打破。而恋爱,也就来了。</p>

二女儿,女强人,航空公司企管,够现代够新cháo够dú lì够奔放。很好很强大。却是标准的先抑后扬型。童年有yīn影,被严父给予厚望,可以看出曾经承受过不的压力。个人感情生活也算是一塌糊涂,与前夫维持弹指即破的**关系。与父亲的情感转变算是全片一条重要的线索,从开头一直延续到结尾。</p>

女儿。学生。单纯天真。还好运气不错,遇到青少年哪吒。未婚先孕,嫁入富家。</p>

三女一父。又是一个家庭难题。几个人受家庭压力的强迫,虽住在一起,感情的联络和维系无非也是例行的周rì晚餐。一桌五彩斑斓的美食。四个垂头丧气的生活戏子。</p>

一团乱麻。</p>

人之所以觉得活着累。无非是乱七八糟cāo蛋的事儿齐齐不约而同出现,嬉笑嘲讽的聚集在一起,要看我们生活的笑话。工作压力大,帐头的赤字。老婆要买名牌包,儿子要进补习班,父母唠唠叨叨不能排忧解难,自己只有辆奥拓,儿时发却置了一辆奥迪,同学会个个西装笔挺,脂浓粉厚……</p>

失败。失败,还是失败。</p>

生活大不了也就这个样子。既然没有破罐子破摔的勇气,到底求神拜佛渴望安乐度rì少些麻烦。</p>

片里的人也有着自己的麻烦。父亲渐渐老去,大厨失去味觉也就失去了生活的自信立足,女儿们各怀心事,自己的事已然烦不过来,对于家庭这样从头面对的温床,自然少了许多该有的反思。</p>

医院里那段。看的人揪心。二女儿看着父亲一个人在医院检查身体,之后迈着迟钝的步子消失在电梯里,热泪盈眶。父亲的老兄弟温伯伯突然辞世。也大抵可以算作是导演给的jǐng示。</p>

何必等到一切都失去了,才后悔莫及?</p>

矛盾的存在,终究有它存在的道理。就像这个家一样,老爷子在饭桌上借着酒劲:</p>

“其实一家人住在一个屋檐下,照样可以各过各的rì子,可是从心里产生的那种顾忌,才是一个家之所以为家的意义。”</p>

第一次观影时,看到这里,一下子有茅塞顿开的感觉。对于之前的两部片子《推手》和《喜宴》,自己汗颜于看的太过理智。却往往忽略了真正的意义。</p>

之所以李安用第三部《饮食男女》告诉了我们答案,也在于此。他是天才,并不为过。各个细节,分明是深思熟虑,万万少不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