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八章 气血如汞(1 / 2)

封神钓仙 柚子老爹 0 字 2021-10-15

 第二天大亮,丁克才从炕上爬了起来,刷牙洗脸,还没来得及吃早饭,白小天又来了。

这次他不是一个人,陪着一位穿唐装的老先生,还有几个小伙子扛着仪器四散开来,似乎在测量着什么。

唐装老人头发银白、精神矍铄,随着白小天的脚步和讲解,边看便沉思,对着这条水泥道路皱眉不已,约莫个把小时后便坐车离开了。

期间白小天过来解释了一句,这是南都大学著名的园林教授,蒋老大专门请过来作设计方案,教授说三天方案就可以出来,到时候一定先拿来给丁克过目,如果满意,蒋老大会马上安排施工。

丁克连忙表示自己不懂,一切由蒋大哥定夺,甚至不做这个花园最好,花太多钱自己总觉得不妥。

白小天笑笑,态度恭敬到了极致,昨天一招落败雷滚的场景记忆犹新,这可是个狠人,现在又是蒋老大的兄弟,怎么舔都不过分。

他表示一定将丁克的想法转达自家老板,至于花钱的事情,请丁克不必担心,蒋老大产业众多,身家亿万,这点小钱还真不放在心上。

吃了早饭,丁克又开始了一天的修炼。

无非是钓鱼…挖坑…埋鱼…湖中负重漫步…游泳,枯燥而乏味,他却乐在其中。

“雁过寒潭,雁过而潭不留影;风吹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

浅薄的社会阅历,让俗世红尘没有沾染一颗凡心,单纯执着的心性,恰恰又符合了修行中‘过而不留’的境界,丁克的修为每日都在明显的进步着……

这又要从武学的诞生开始讲起了,封神之战后,神仙以上均不知所踪,仅剩些灵仙、至仙之流蹦跶,末法时代由此开始。

后来老子传下道法,俗世凡人才有了修行之法,统称为修行者,亦或是‘道士’。道士非‘道士’,修行者亦非都是道士。

至于老子是何方大能?为何能在末法时代将一篇《道德经》传下,已无从得知。但因为传功之德,被奉为道祖,又号‘太上老君’。

然而‘仙灵之气’日益匮乏,修行者修行不易,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秦汉道教兴盛,两晋巅峰,隋唐之后更是一落千丈,虽然有佛法竞争之故,但更多在于修行基础的丧失。

于是,部分修行者开始不仅仅依赖于术法,另辟蹊径研究体术辅助,这边是武技的雏形,最早甚至可以追述到东汉时期,‘五禽戏’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所以,武技最早是修行者用以辅助术法威力,无奈之下采用的一种体术罢了。

一开始的武学均是内家功法,‘灵气’为基,武技外放,最早的飞剑系,号称‘千里之外取人首级’,以蜀山派为集大成者。

再后来灵气不足,便化为了元气,或拳罡或剑气,依然可以离体三丈,威力巨大。

到了明代,连修炼元气都成为一件不甚容易之事,于是外家拳开始兴起,这也是华国武学兴盛,修行者逐渐销声匿迹的时代。

外家拳的基础,便是这人体的气血之力!

生物体内均有气血之力,而万物之灵的人类体内最盛,可若不修炼,这股气血能量也会随着日常活动,不断散逸体外。

所谓的炼精化气,则是不断激发并锁住这股能量的过程,后被称之为‘内力’。

因为内家拳带着太多修行者的影子,一开始随便吊打外家拳。

但是外家拳易练,三年即可有小成,极容易在民间普及,因此如野草般繁茂了起来。

再后来,元气难觅,内家拳也变了性质,不得不也拾起了唾弃数百年的内力,作为修炼的能量基础了。

这便是千年武道演变之路,曾经的飞檐走壁、凌波微步终难觅,一代代豪侠成了过往烟云!

最后,枪炮的诞生,让繁盛一时的内力武技,也变得苟延残喘起来……

据说,气血之力修炼到极致,便会由‘后天’入那‘先天’之境,这里所谓的先天,即内力化为元气。

丁克此时若割一道口子,滴几滴鲜血出来,便会发现血液不仅不散,而会抱团如球,甚至能在宣纸上滚动——这便是‘气血如汞’的境界,已然距先天之境不远。

丁克浑然未觉,他已经达到了‘气血如汞’之境,距离先天不过一步之遥。

仅从‘内力’修为角度,丁克甚至已经超过了史飞檐,毕竟史飞檐尚未达到宗师之境。

宗师之境,不仅气血如汞,更是自身技法大成之时,有招胜似无招,招招圆润自如,犹如羚羊挂角,流星曳空,毫无破绽。

所以,真要对决,史飞檐仍可以胜之,只不过要花费不少气力。

倘若史飞檐入了宗师境,却可以不费吹灰之力了,当然,这建立在丁克不穿道袍的前提之下……

丁克现在欠缺的只是一部上乘的武学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