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今非昔比(2 / 2)

“你对共军部队似乎很了解呀?”白崇禧惊讶地问道。</p>

“卑职从上海战场撤下来后心里一直很难过,听闻八路军在华北连战连捷很不理解,但我知道战场的胜利绝不是偶然的,连续的胜利更是要有平时严格的训练、精心的策划和灵活的战略指挥做基础。所以卑职就很留心收集共军的资料,年初陈明仁将军从19军回来写了考察报告,军令部作为作战经验印发,我仔细阅读从中受到很大启发。</p>

事实证明我的猜测没有错,八路军在陈海松主导下很早就开始针对日军战术进行严格的正规化训练,战斗力较改编前有了大幅度提高。4年湘江岸边我们跟他们交过手,虽然勇敢,但战术简单、单兵素质不如我军。这次发现他们体能充沛、技能优异、兵力兵器使用自如,精神面貌军人气质霸气十足,已经对我军有了不屑之意,早已今非昔比。再加上他们自成体系、战法灵活多变,部队令行禁止、上下一心,胜利是必然的。”</p>

“你似乎觉得他们的实力已经超过我们了,是吗?”李品仙是桂军老将,不满地问。</p>

“是的长官,句不中听的话,咱们的部队还是旧式军队,沿袭的都是北洋军时期的操典、战术,咱们广西军虽然能吃苦、作风硬也只是比照其他军阀部队而言。军事思想、训练科目、日常管理、战术指挥都很陈旧,与德军、日军无法相比,所以才会在战场上不断败退。</p>

而八路军、新四军所展示的实力、取得的战果,明他们已经摆脱了旧军队的模式,建立起了新的军事思想。徐州时我在军长书桌纸堆里无意间看到张爱萍送来的训练手册、作战手册,让我由衷的佩服。他们对战争的认识远远超过我们,战争手段的运用灵活全面,通过综合训练战斗中需要的速度、耐力、敏捷、准确、协同、配合等身体素质得以完善,服从命令、奋勇争胜、相互合作等国内军队最缺乏的内在品质内化成习惯,他们完全可以凭借训练的成果赢得战场上的优势。</p>

因此卑职认为我们很难与之匹敌,当初贺衷寒、张冲在张掖就断言其素质远胜**,一年后证明此言不虚。可惜,陈海松慷慨将其心血所著送给我们,这么好的东西并没有引起**各级长官重视。卑职请求给卑职半年时间和一个旅,按八路军的训练手册进行训练。”</p>

白崇禧对这个日本士官学校毕业、广西名门出身、思想深邃的年轻军官很欣赏,虽然话有些刺耳却很中肯,见廖磊、孙连仲等人面露怒色,鼓励道:“你还真是用心,这很好,一支有生命力的部队就是要不断吸收别人甚至是敌人的好的方法。我是支持你去实践的,可是日军在徐州没有实现消灭我军主力的图谋,定然会继续南下攻打武汉。我们第五战区肯定又是首当其冲,鬼子不会给我们从容恢复休整的时间的,大战将起,备战第一。等过了这一关,我就给你们一个师去训练,争取练出一支铁军。”</p>

李宗仁对桂军此次徐州作战也不满意,能有一些新风带动部队增强实力他还是乐见其成的。道:“是啊,目前我军残破,三分之一的部队没有归建,归建的部队也有一半的损失,重兵器损失更大,急需强力支援。当初新四军编在五战区,张爱萍受周先生委托曾来请战被我安排在原地防守、外线游击。要知道他们那么能打当初就让他们去鲁南了,不过这次多亏他们在敌后骚扰,接应了我们许多部队。功不可没,我会向叶挺致谢的。</p>

当前军情紧急,我考虑把新四军集中起来使用,你们觉得叶挺会答应吗?”</p>

白崇禧想了一下,用手捋了捋头稀疏的头发摇着头:“德公想的简单了,**虽然加入了国民革命军序列,但一贯自成体系,独立作战。他们主张深入敌后开展积极地运动战、游击战,反对固守一地做无谓地消耗。你集中使用他们无非是要他们依托阵地阻击日军的进攻,这和他们的作战原则相悖,肯定不会接受。</p>

当初阎百川好歹,周先生才答应守卫平型关,具体作战中也不是固守关口,而是内外线结合,甚至派兵偷袭南苑机场,才获得关前战场兵力火力的优势,一举歼灭板垣师团。此后再没听过八路军打过阵地战、阻击战。叶挺或许愿意、项英、陈毅等人决不会同意的。”</p>

!@#</p>

(全文字电子书免费下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