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六十章 开田纷争(1 / 2)

 京都氛围就算是再诡异,毕竟现在和玉一家山高皇帝远,就是想参与,也鞭长莫及,更别说是想尽力躲避的和玉。从两位义父那边得出的结论,现在按照原计划那样,平平稳稳的过日子,耐心的等待是最好的处理方式。</p>

刘天佑自从同和玉交心相谈之后,心智更加沉稳,做事更是细致。同时感觉自己的肩上的压力大了,不仅要担心京都的局势,更要努力强大,保护自己的妻儿。</p>

田间的水稻收获了,平均亩产七担,碾出的新米,烧出的粥和饭更是香浓。和玉拿出一部分,卖给粮店。由于水稻虽然算是新作物,但是清水县那边何氏一族早就把大米卖给泰华楼,经过泰华楼的高调宣传,价格高的不行,更何况现在是有价无市,种植面积就那么多,只有这么多产量。虽然南岭比较落后,但也些人也是听谁大米这一说。所以粮店一开面,外面已经排了很长的队,等着买最近传的比较火的大米。和玉事先交代第一天,只有一千斤,一家只能一次只能买二十斤,这是和粮店定的协议,就是希望用最少的米,起到最大的宣传作用。除了自己家留着吃得,其他的可是要做稻种的。</p>

经过几天的买卖和尝试,大米的价格被炒得很高,居然有人专门排队,等着买大米,然后再转手卖出去,一个转手,价钱就能翻一倍。</p>

老钱头,老周最先种植水稻,成了第一批受惠者,做了活广告,五担稻种之后,其他的卖掉,说儿媳妇饿的钱,绰绰有余。由于两家的产量产不多,和玉就把玉佩给了老周,刘天佑把自己的一块玉佩彩头给了老钱头一家。乐得两个人嚷嚷着,这个以后可以做传家宝。</p>

借着这股东风,很多人看到了机会。那些在和玉家做长工的人,纷纷的去开荒。往年,秋收过后,很多人就闲下来,没什么事做。城里面也不是很繁华,很少有人出去找活干。,现在受到和玉这李府的一家人的启示,只要有待你企图心得,哪有人能坐的住的,纷纷去男洼子那边开田。尤其是去年在和玉家干活的雇工们,知道怎么个做法。</p>

不过开田不要紧,知道离水源近的地方都可以,只是这水利可得做好了。刘天佑,和玉商量了好长时间,结合杨师爷的经验,给蔡大人写了封信,说明兴修水利的重要性。</p>

蔡大人这段时间也知道很多百姓自愿开荒,作为这个地方的最高长官,下面的百姓很勤劳能干,自然是好事,大大的支持。接到刘天佑的信,连夜赶过来,同刘天佑商量细节。刘天佑虽然学习很长时间的农事,但对的水利不是很在行,幸好杨师爷在,出了不少建议。</p>

和玉作为妇人,只是听着,很少说话。感觉他们考虑的蛮周全的,自己只是稍微补充几点。蔡大人知道这个廉王妃不是简单的人物,没想到议事的时候,居然也可以参与的,不由得对和玉更加尊敬。虽然话不多,但句句锱铢,切中要害。</p>

蔡大人临来的时候,已经把政务交代好了,所以可以安心的在这边指导大家开地。刘天佑,杨师爷最近也忙了起来,在田间穿梭,指导百姓那些地方不适合开荒,哪些地方只要轻微的整改一下,就行了。这样就省了很多力气。好在岭南这边很少有大片片的地方,都是小块的,面积不是很大,小的有几分地,大的也有好几亩。刚开始的,大家为了好的地方,大大出手。</p>

“这明明是我占的地方,怎么今儿过来,你开田怎么开到我们家田中间去了?”一个大汉对着另一个瘦小的农夫说道。自从和玉家的大米卖得价格很高,这些人就像好了眼似的,狠命的开田。但随之而来就是为了荒地的范围而吵架。</p>

“这地方怎么是你家的田,本来就是荒地,我开了就是我的。”瘦子没停下手里的铁锹,继续干活,大声反驳道。</p>

“你看,你这田的歪到哪去了,你应该往北面,而不是往南面。”大汉的田就是这瘦子的南面,自然不高兴这瘦子往后面挖。</p>

“老子就不往北面,那边石头那么多,不是很费力。”瘦子也是个精明的主,根本不买大汉的帐。</p>

说着大汉就要同瘦子动手,正好被蔡大人一行人看到了。这个问题是个普遍问题,赶紧想个法子解决,要不然弄不好要人命的。</p>

</p>

“蔡大人,要不这样吧,我们以村为单位,划定范围,让每个村每家每户根据实际情况出劳动力,根据出力多少,来分配得多少田地。今年把荒地开了,明年开始兴修水利,弄好之后,正好到了种植水稻的季节,你说这样行不行?”刘天佑建议说道,看出弊端,便把这几天思考的东西说出来,希望能解决这样的事情。</p>

蔡大人不是糊涂之人,的确不能这样拖下去,这才开始没几天,没开多少地,现在发布告还来得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