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改换户籍(1 / 2)

 “大孙,那倭国,果真有如此多的金山银山?”</p>

朱元璋虽是如此问,其实心中已然是相信了朱安的话。</p>

“老爷子,我还能骗你不成。”朱安翻了翻白眼说道。</p>

“大孙说得是,咱只是没想到那贫瘠小国,竟是如此富有。”朱元璋笑着说道,感觉心情大好。</p>

这些个倭寇,朱元璋早就忍他们很多年了,之所以不打,还是怕影响后世子孙,以至于还将日本列为不征之国。</p>

“兵者,国之大事,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p>

朱元璋酷爱读书,从历史上了解到朝代的兴盛衰亡,无不是因兵起因兵而亡。</p>

当初驰骋欧亚不可一世的蒙古人因强大骑兵而起,最后也因为兵败退回草原。</p>

隋炀帝好大喜功三征高丽导致二世而亡,留下后世骂名。忽必烈远征日本导致船沉大海,尸入鱼腹,空耗其国力。</p>

所以在朱元璋看来,对于征战外国,不可轻易出兵,一旦出兵,就要获得巨大的利益方可,否则就是穷兵黩武。</p>

对于日本,与明朝隔海相望要远征它代价是巨大的,而东南亚国家多属于气候炎热、瘴气多,当年的蒙古铁骑也曾吃过大亏。</p>

但是现在,朱元璋知道了日本有大量的白银存在,一旦攻打下来,获得的利益,可谓是相当的巨大。</p>

而且朱元璋知道,就算自己不打,等日后大孙即位了,恐怕还是会打。</p>

既然早晚都要打,还不如趁着自己还在的时候打,也能给大孙把把关。</p>

“海禁暂时还是不能开放,得先把那些沿海的伪倭寇给清楚干净了,然后咱就造船,训练水师,恐怕再快也得两年后了。”</p>

“大孙对于那些沿海走私商贩,可是熟悉?”</p>

朱元璋微微沉吟后,方才说道。</p>

因为海禁的缘故,大明目前基本上没有水师存在,内地的水师对于海战并不熟悉。</p>

况且能够渡海的大船也需要时间打造,这等大事远不是一年半载就能筹备好的。</p>

“老爷子说得是。”对于老爷子这话,朱安还是比较认可的。</p>

听老爷子问起关于沿海走私商人的事,朱安笑着说道:“哪能不熟悉,我的商会和他们那边接触过很多次了。”</p>

</p>

“只不过他们以宗族势力为主,不好渗透。”</p>

朱元璋点点头,道:“这倒是无所谓,想必那边早就蛇鼠一窝了。”</p>

“到时候咱给陛下讲述一番,必定举兵将那些伪倭寇给清楚干净,然后再来好生准备。”</p>

说完,朱元璋看着朱安笑着说道:“此事若真能成,咱必定像陛下说,记你一次大功。”</p>

朱安却是摇头说道:“老爷子,功劳这块就免了,我一介商贾,得了功劳反而遭人妒忌,容易被小人暗算。”</p>

朱元璋闻言,眉毛一挑道:“谁敢暗算咱大孙!”</p>

说完后,朱元璋心中思索一番,便对朱安说道:</p>

“你是咱的亲大孙,怎能是商籍,这岂不是平白丢了咱的脸面。”</p>

“你若不嫌弃,日后便跟着咱,咱跟陛下知会一声,明日便找户部尚书,将你的户籍,给调到宗人府来。”</p>

听到老爷子这话,朱安连忙说道:“老爷子,这可万万不行!”</p>

朱安就差没明说了,有见过坑爹的,坑儿子的,怎么现在来坑孙子了。</p>

朱元璋定大明制度,希望以皇帝为主干,藩王宗室为枝叶藩屏,共同卫护他的大明王朝万万年。</p>

燕王朱棣靖难之役后,枝叶打垮了主干,重新定章建制。</p>

本为藩王的朱棣,怕日后自己的子孙也遭遇同样的命运,便对藩王宗室添加了重重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