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9 千秋不朽业,尽在杀人中(2 / 2)

代汉 傅戍己 0 字 2021-10-13

这是阵营之间杀戮,无关私人仇恨。</p>

发觉萧言心思震动,刘晔立即趁热打铁:“剿匪杀贼,是官兵的职责所在。你能剿多少匪,能杀多少贼,你就能有多大官。你若不想杀贼,那就索性熄了做官的念头。”</p>

其实,不必刘晔趁热打铁,萧言已经心思剧变。</p>

后世有一句话怎么说:千秋不朽业,尽在杀人中!</p>

自古以来,战场上杀人越多,功勋越卓著。</p>

譬如当世,杀人最多的,不是吕甫、郑宝之流,而是袁绍、曹操这类枭雄。杀人少的吕甫、郑宝,是山贼湖匪;杀人多的袁绍、曹操却是枭雄霸主。</p>

再譬如后世,当街砍杀一人,可能被法庭重判死刑;伊拉克战争、利比亚战争,哪怕虐杀百名平民,也是战斗英雄。</p>

这种观念,或者说这种理念,军人出身的萧言,最理解不过。</p>

几乎一瞬间,萧言已经扭转心态,将郑宝从“无冤无仇”陌生人列表,转移至“敌对阵营”黑名单。</p>

我为官兵,彼为贼寇,杀之理所当然。</p>

郑宝,可杀!</p>

既然郑宝可杀,萧言便转而思考刘晔计划的可行性,以及袭杀郑宝的好处。</p>

恰在此时,刘晔又及时利诱萧言:“若有袭杀郑宝功劳在身,我再请圈里朋友说说话,不定还能说动哪位刺史、太守,聘你萧十一郎做郡司马。”</p>

前面说过,汉世官场,官、吏泾渭分明,官是官,吏是吏,楚河不越汉界。</p>

亭长是小吏,再努力做官,倘若没有一定的机遇,也只能止于县衙“有秩”阶层,或为官有秩,或为乡有秩。</p>

类比后世共和国和谐年间,也即是说,萧言干到退休,也只能爬到乡政府科级正职,或者县政府处级副职。</p>

亭长是小吏,县尉、郡司马却是官。</p>

蜀汉昭烈皇帝刘备,起家征拜冀州中山郡安喜县县尉——刘备一生的灿烂传奇,是从县尉起步。</p>

东吴破虏将军孙坚,起家征拜扬州会稽郡郡司马——孙坚、孙策、孙权,父子兄弟三人的彪悍传说,是从郡司马起步。</p>

想想孙坚,想想刘备,就能明白,郡司马与县尉,其中差别有多大。</p>

想想刘备,再比较县尉、亭长之间的鸿沟,就能明白,萧言此时的身份,是何等卑微。</p>

若能被刘晔推举为郡司马,不,哪怕是区区一县县尉,萧言的身价,也能顷刻间增值千百倍。</p>

因是,明知刘晔在利诱他,萧言也不禁心情激荡,喜不胜喜。</p>

“刘公子放心!杀贼镇乱,本就是我辈中事。”萧言昂首回答刘晔,一脸正义凛然。</p>

</p>

得到萧言肯定回复,刘晔心中石头,终于安稳放下,长长舒口气:郑宝带来的噩梦,终于到了它该散去时。</p>

萧言起身告辞时,刘晔忽又嘱咐道:“唐万还不清楚我要杀郑宝,你出去后,先别和他提这事。与你不同,唐万性情耿直,心思短浅,藏不住事,容易被人看穿。”</p>

“嗯,刘公子放心,我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萧言答道。</p>

话虽如此说,萧言却对刘晔的人品更加警戒。</p>

唐万晓得刘晔曾请鲁肃援手,晓得郑宝是大敌,显然不可能对刘晔的谋划一无所知。</p>

萧言推测,刘晔说不令唐万“知晓”详情,恐怕是刘晔对他萧言一套说辞,对唐万是另外一套说辞,一旦两人沟通对质,难免出现差漏。</p>

“高才无行,高才无行……”萧言心中默默念叨《三国志》作者陈寿对刘晔的评价。</p>

“高才无行,视他人为棋子——除非我甘愿做他刘晔的家奴、刀客,否则别想让刘晔为我的前途真心考虑。这样的人,可利用、可交流,却不值得我信赖。看来,攀刘晔高枝,融入士大夫圈的设想,却是我一厢情愿。未来前途,我还得重新规划呐。”萧言惆怅遥望远处青山,一时对未来感到有些迷茫。</p>

刘晔若不值得信赖,成德县还有谁值得信赖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