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才高八斗啊(1 / 2)

风流邪医 凌云无忌 0 字 2021-10-13

 分科考试始于隋文帝并在隋朝有了长足的发展,明经、明法、明算、明字、一史、三史、道举、童子、秀才、进士等等,只要你能想到的,科举都有,除了这所谓的常举,还有制举,制举属于皇帝临时下诏而举行的考试,主要为选拔一些特殊的人才……</p>

科举渐趋成熟,可伴随大隋的覆亡,士族势力重新登上历史舞台,这令蓬勃发展的科举无疾而终,出身门第成了选拔人才的第一标准。</p>

上品无寒士,下品无士族,魏晋之风再现,直到大梁太宗皇帝这一朝。</p>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士族欺谤皇权,哪个皇帝愿意看到这种局面?太宗皇帝自知时日无多,此次大比是他对抗士族力量最大的筹码,重视是理所当然的。</p>

正因为太宗皇帝的重视,原本属于制举的考试无形中演变为科举制度中最重要的常举。</p>

誓为大梁选拔各方面的人才,如果非要喊个口号的话,这句最合适。</p>

俗话说劳动不分贵贱,可果真如此么?同样的道理,国家的繁荣富强离不开这方方面面的人才,可人才就没有三六九等吗?</p>

明字旨在选拔对书法、文字有专长的人才,以叶羽那比屎壳郎沾了墨爬出来的痕迹好看点的字迹,他绝对没戏;明法是为选拔熟悉律法的司法人才,叶羽违法乱纪的事儿干多了,他难以服众;明算就是考数学,他倒是拿手,可这不怎么被世人看中,考了又能怎样?</p>

叶大公子的终极目标是中状元,像什么一史——精通《史记》、《汉书》、《后汉书》其中之一,三史——精通这三本史书,还有那个道举,这些都有些够不上档次,虽然他也不怎么会。</p>

这就意味着,他必须在进士与明经两科中选考一门。</p>

从银屏口中得知,明经先考贴经、再试经义。所谓贴经,就是从经书中摘一句话,要么去掉前半句,要么去掉后半句,由考生补充完整,就是有点类在于今天高考的诗词填空。</p>

贴经,叶羽觉得他勉强能应付过来;可想到经义,他又蔫吧了,以前不好读书,他更不求甚解,谁知道那是什么意思?</p>

“那进士科都考些什么?”</p>

叶羽曾弱弱的问了银屏一句,看来这全国性的考试不好糊弄过去啊。</p>

“先试贴经,次试诗赋,最后是策论。”</p>

叶大公子越是低声下气,银屏心里越没底,一般犯了错误的孩子都这样。</p>

“这我最拿手,咱就考进士科了!”……</p>

曾经的豪言犹在耳畔,叶羽拿着发到手里的考卷,他差点没哭了。</p>

科举史上有这么一种说法,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五十岁考中进士的,那都是小孩儿,好多人穷一生精力也中不了,由此可以想象进士的难考。</p>

叶羽今年才十八岁,按刚才那个算法,他充其量就是一婴儿,阅历太浅啊。</p>

早知道这样,打死也不考这破进士了,这是给自己找罪受啊。</p>

叶大公子很想很光棍的交白卷,可这怎么对得起银屏?</p>

“二哥,你不是要速战速决吗?怎么现在还愣着?”</p>

钱宝儿把魂游物外的叶羽拉回了现实。</p>

“那现在就开始吧,我说你写!”</p>

叶羽再次翻开考卷,瞅了一遍又瞅一遍,他继续沉默。</p>

“二哥,我笔上的墨都快干了,你怎么还不说啊。”</p>

叶羽脸红了,他低头看看自己腿上的夹板又揉了揉头发,“宝儿,那句话怎么说来着?成事不说,后边是什么。”</p>

“成事不足,败事有余!”钱宝儿肯定的说道。</p>

叶羽叹了口气,他将考卷送到钱宝儿跟前,“你看清了,这是成事不说,不是不足!”</p>

钱宝儿恍然大悟,他很认真的思考了一会儿,“二哥,医术上不怎么有这东西。”</p>

听到钱宝儿的回答,叶羽那受伤的右手差点没握起拳头,当初怎么就想到找宝儿帮忙?脑袋被驴踢了咋地?</p>

“二哥,你也不会?”钱宝儿小心翼翼的问道。</p>

叶羽翻了翻白眼,这不明摆着吗?</p>

“二哥,咱后边就写败事有余,”见叶羽想发火,钱宝儿慌忙补充,“要是不写肯定错了,可写上就有一半的把握,万一考官出题出错了呢?”</p>

“那还有一句呀,这成事不说后边得两句啊。”</p>

“咱就不填了呗,也许是考官……”</p>

“又是考官错了?这到底是他考咱们还是咱们考他?算了,就写败事有余,死马当活马医吧。”</p>

明知是错却还得去写,叶大公子之悲哀啊。</p>

大夫都是书法家,他们尤其擅长草书,钱宝儿的字刚要飞起来,就被叶羽给拍住了。</p>

“小楷!必须是小楷!”……</p>

钱宝儿的小楷,叶羽大体满意,他们接着往下看……</p>

“路漫漫其修远兮,这个我知道,后边是什么来着?”</p>

叶大公子空过了几个见所未见的四书里的东西,他终于看到一个熟悉的句子。好像出自屈平的《离骚》,可怎么就想不起来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