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是和是打(2 / 2)

帝国兴衰 雪岱山 0 字 2021-10-12

说到了咱们现在,皇上刚刚登基不久,虽然世宗留给皇上的是个丰盈的国库,可用钱的地方多着呢,现在人口增长的很快,而土地增加的速度却很慢,这个矛盾很是尖锐的,人口人口,一人一口啊,不解决好吃饭问题,这个口就会吃人啊。

再者,咱们大清是幅员辽阔,是历朝历代以来疆土面积最大的,这是值得骄傲的,可地方大了就难免有旱涝不均匀之处,今年夏天还算风调雨顺,可山东七地干旱绝产,河南五地大旱绝产,福建九地洪涝,连最富饶的江南也是五地被淹,那可是咱们的粮仓啊。

其他小灾小难就不提了,只这几地的赈灾款项就是个巨大数字,都说不当家不知柴米贵,现在是不当这个总理事务大臣就不知大清朝的窟窿到底有多大啊。”张廷玉长篇大论道。

张廷玉是从国内财政情况分析,与鄂尔泰从军事武力分析是清朝的两个根本,可见俩人都是能臣。

“皇上,奴才认为张大人分析的也很有道理,但有些片面,或者说有些危言耸听了,是,今年夏天受灾的地方不少,可毕竟在可控范围之内。

奴才虽然没有管着户部,可咱们的家底还是了解些的,咱们现在的国库是自大清朝创立以来最充盈的,现在的情况要比雍正朝讨伐准格尔部时强了许多,比康熙朝强的更多。

说句大话,以我朝现在的国力,完全可以支撑西北的战事开销,张大人是多虑了。

奴才觉得现在正是最好的时机,天时地利人和样样具备,咱们还等啥啊?咱们还在这呛呛啥啊?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啊,皇上。”鄂尔泰就着张廷玉的话题阐述自己的观点。

“嗯,时机是真的好,错过了真的可惜啊,张大人,你想想是这个理儿不?”乾隆征求张廷玉的意见,他虽然贵为天子,可此刻却有些低声下气了,他是想征得张廷玉的同意,那样就师出有名了。

“鄂大人,难道有钱就能打赢吗?你能保证可以大胜?你就直接回答我,能不能找到准格尔部的主力决战吧?”张廷玉转脸问鄂尔泰道。

“这”鄂尔泰语塞了,他没法回答张廷玉的这个问题,就因为迟迟找不到准格尔的主力,所以战事才一拖再拖,张廷玉这问题就像打蛇,打到了致命的七寸处了。

“讷亲,你说说看,别在后边默不作声。”乾隆对讷亲说道,他一看鄂尔泰被问住了,只得转移下注意力,让自己最为亲信的讷亲说话,意思是让他反驳下张廷玉。

“皇上,奴才以为张大人说的是,议和是目前的上策。”讷亲平静地说道。

“啥?”乾隆惊讶道,他没想到与自己一条战线的讷亲咋会向着张廷玉说话,所以很是吃惊。

“奴才是兵部尚书,最清楚西北大营的战事,奴才觉得西北之事,不是三年两载能够解决的,就算议和,也得很多时日,如果继续战争,那更是没有头了,张大人说的也对,准格尔部轻装快马,咱们的辎重部队干脆抓不到他们的影子,再加上北部的沙俄与之苟且,所以想要决战谈何容易,咱们还是识时务为好,议和吧。”讷亲冷静地分析道。

“就只有议和一条路了吗?”乾隆不死心地问道,他是主战的,可听了讷亲分析后冷静一想,议和真的是上策。

“奴才是这么认为的。”讷亲回答道。

“鄂大人,你说呢?”乾隆不甘心地问鄂尔泰道,他想让鄂尔泰在争取下。

“奴才一切听皇上的。”鄂尔泰回答道,他被张廷玉论败了,再加上讷亲的分析,他也觉得自己的决定有些不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