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张廷玉(2 / 2)

帝国兴衰 雪岱山 0 字 2021-10-12

可见其升迁速度飞快,跟康熙年间相同,甚至有过而无不及之,真正成了雍正第一心腹。

雍正初年,清廷在西北对蒙古准噶尔部大举用兵,由于两路大将军用兵失机,准部叛兵屡扰边境,雍正帝心情焦劳,频繁指授方略。

张廷玉就在养心殿旁小屋值守,一直住了数月而没回家一次,可以说为西北用兵出了大力,由此被晋升为保和殿大学士,不久又兼管吏部尚书事务。

雍正七年,雍正在隆宗门开始设立军机处,命张廷玉、怡亲王胤祥和蒋廷锡领三人为首批军机大臣,雍正帝将军需一应事宜交怡亲王胤祥、大学士张廷玉、蒋鼐锡三人办理。

张廷玉拟定了办理军机处的规制:“诸臣陈奏,常事用疏,自通政司上,下内阁拟旨;要事用折,自奏事处上,下军机处拟旨,亲御朱笔批发”,应当说,雍正帝设立军机处,其主要制度都是张廷玉所筹划的。

正是从那时起,大学士“必充军机大臣,始得予政事,日必召入承旨,平章政事,参与机密”。

张廷玉不仅典掌军机,又兼理吏部、户部要职,总裁乾隆《吏部则例》等典章制度,对清朝政治制度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不但是军机制度,连“奏折”制度也是张廷玉完善的,清朝入关之初,沿袭前明旧制,官员有事报告皇帝,公事用题本,私事用奏本,题本盖印,奏本不盖印,这两种文书都是公开的,不利于下情上达,而且题本办文程序繁琐,还容易泄密。

雍正年间,张廷玉把奏折制度化,稍微重要一点的事务,地方官员都先撰拟奏折,经过皇帝朱批,认可之后才写题本作正式报告,但奏折中的朱批内容,不得写入题本,题本由此成为官样文章,奏折代替了原来题本的作用,成为主要官方文书,这一制度坚持到清末。

张廷玉对大清朝律法实施也作出了很大贡献,,雍正朝以前执行律法很是繁琐和推诿,张廷玉做了很多规定,使律法的执行更规范和清晰。

因为张廷玉兼管翰林院多年,又担任国史馆和其他好几个修书馆的总裁官,在此期间,大量的编纂工作都是由他主持开展的。

他先后任《亲征平定朔北方略》、《省方盛典》、《圣祖实录》、《明史》、《四朝国史》、《大清会典》、《世宗实录》、《玉牒》等的总裁和副总裁官,为后人留下来宝贵的史料。

雍正十三年,雍正帝病危,临终前,安排张廷玉与庄亲王允禄、大学士鄂尔泰等同为顾命大臣,为感谢张廷玉的功劳,雍正帝立遗诏“他日以张廷玉配享太庙”。

这是很大的荣誉,因为从来没有汉人得以配享太庙,就算是满臣的牌位也是很难进入太庙供奉,可想其荣誉的巨大。

张廷玉给予雍正的帮助很大,雍正给张廷玉的官级荣誉也是不小,堪称有史以来君臣相处的典范。

乾隆帝即位后,奉大行皇帝遗命,由庄亲王允禄、果亲王允礼、大学士鄂尔泰、张廷玉辅政,以总理事务王大臣称职。

乾隆元年,张廷玉再次奉命成为皇子师傅,仍兼管翰林院事,这是对他学问的认可。

乾隆深知张廷玉文字功底了得,处理政务经验丰富,所以在乾隆元年二月,乾隆亲拜谒景陵时,把张廷玉留京总理朝廷事务。

自此以后,皇帝每逢巡幸,张廷玉总是留京总理事务,乾隆特许他夜宿紫禁城,可见对他的极度信任。